霍国启的鸡棚。
文/图全媒体记者倪迎娟通讯员张红卫
昨天,在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一片占地30多亩的果园里,树上硕果盈枝,树下白鹅徜徉。果园旁有4座大棚,大棚的三面被两个坑塘围着,坑塘周边是栖息的鸭子。据介绍,这里是一个生态农场。
好奇心驱使记者走进生态农场,近距离感受农场内的田园风光。
“我们这是生态农场,这些鸭子吃的全部是粮食,一点儿添加剂都没有,可以说是原生态的。”在养鸭棚内,钟点工王富贵正在给成群的鸭子投放饲料。看到记者,他以为是来买鸭子的,立马停下手中的活与记者攀谈起来,“不只是鸭子,这里的鸡、鹅也是纯生态的。别看我们老板是残疾人,干起事业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王富贵口中的老板名叫霍国启,是这个农场的主人。在一个养鸡棚边记者见到了霍国启,他是一个体形较胖、身材高大的壮实汉子,只是走起路来略显步态不稳。
刚从大棚里出来的霍国启显得有些疲惫,听说记者想了解他的创业经历,立马精神十足。
霍国启今年56岁,20多年前举家外出打拼。他干过建筑、收过破烂,还承包过养猪场、做过饲料代销商。一晃20多年过去了,由于霍国启诚实守信、踏实能干,干哪一行都能干出点儿名堂,在乡亲们眼里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俺觉得农村天地大有作为。”霍国启笑着说,2017年底,他转让了自己手头的生意回到家乡,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流转土地40多亩筹建生态农场。
农场筹建期间,亲戚邻居都劝他不要干,说干农业风险大、利润低,说不定会一番心血付东流,不要把这些年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都打了水漂。还有很多村民说风凉话,说他是钱多烧的,这样折腾有他哭的时候,都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没有退却,依然顶着压力干了下去。他先是对地边的两个废弃坑塘进行改造,放养了1万多尾鱼苗;在坑塘边搭建了4个占地4亩的大棚饲养鸡和鸭;靠近大棚的30多亩地栽上了雪梨,并在林间套种西瓜。
在农场发展过程中,霍国启通过查阅资料、外出学习、请教专业人员等方式,逐渐掌握了鸡鸭鹅饲养、果树整形修剪等日常管理技术。
“为种出优质西瓜,我专门从榨油作坊买来油饼,配上发酵好的鸡鸭粪便,在整理瓜垄时作为底肥施用,结出的西瓜又大又甜,比其他西瓜每斤多卖5角钱还供不应求。我养的鸡鸭也很畅销,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霍国启说。
初战告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同时也让村里人对他刮目相看。随着农场逐步走上正轨,不少同村和周边村民开始到农场打工。
“今年梨树开始挂果,我在果园里套种了牧草,养了3000多只大白鹅。在4个大棚里饲养了4000只鸡和3000只鸭。”霍国启说,由于林下养殖的鹅肉质鲜嫩,很多餐馆、酒店都来预订,还有很多外地人专门开车来买鹅。
“3000多只鹅卖了18万元。鸡赶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出售,可卖30多万元。鸭子再有一个月上市,可卖12万元。另外,我的3亩鱼塘今年也能见效益了。”霍国启满脸兴奋地算起了经济账。这些还都是农场的养殖收入,30多亩果树今年也是硕果累累,经济价值可观。
目前,他创办农场致富的事被群众传为美谈。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外出打工人士纷纷返乡创业。
“平时有很多人到农场参观学习,咨询果树管理和鸡鸭鹅饲养技术,我总是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创业致富,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现在周边已经发展果树1000多亩,鸡鸭鹅饲养大棚20多座。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路,助力家乡振兴,这是我的愿望。”霍国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