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1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5日
发挥示范区优势 推进高质量发展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高铁西站。

    高铁商务中心区。

    高铁西广场片区效果图。

    便捷的交通网络。

中医康养小镇片区效果图。

国际会展中心。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已盛装上演22届。年年花相似,岁岁更出彩。22年来,从中原到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已成为驻马店在盛世中华的耀眼名片,也是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活力源泉。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前沿、全市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肩负着全市965万人民的期盼。全区上下正以满腔的热忱,期待着与四海嘉宾共襄盛举、共谱华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示范区基本情况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于2012年9月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规划建设,位于市中心城区西部,是市中心城区向西部山区的过渡地带。2014年12月,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控制面积354平方公里,空间上涵盖了“山、水、田、园、城”。2016年3月,示范区先期管理刘阁街道辖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5个社区,人口8.9万人。起步区以高铁站为核心,面积27平方公里,将打造成驻马店市宜居宜业城市新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2020年,全区共谋划省重点(A类)项目4个,总投资26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亿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23.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8.3%;市重点(B类)项目52个,总投资42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2亿元,已完成投资44.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7.2%;总投资215亿元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的中医康养小镇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市商务中心区核心区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绿地天中城际空间站项目正加快实施。
   区位交通便利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依高铁而建,京广高铁驻马店西站日停靠列车120余次,日均发送旅客超万人次,到明港机场仅需17分钟,到郑州48分钟,到武汉1个小时,到北京、深圳4到6个小时,通过高铁和107国道、328国道及省道330、331等主干路网与外界互联互通,是驻马店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发展优势明显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已连续在我市举办了22届,会址永久落户位于示范区的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每年参会企业5000家以上,参会客商4万多人,已成为世界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技术交流、项目投资洽谈、贸易对接合作的重要平台。以高铁站为中心,一小时经济圈辐射人口6000万人、周边300公里经济圈覆盖2亿人口,周边500公里经济圈覆盖5亿多人,示范区均可提供高品质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
    承载能力突出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精细化管理等“四高一精”发展思路,城市规划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按照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由国内外知名规划编制单位编制空间规划、总体规划、控规、城市设计以及驻马店高铁站站区规划、驻马店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重点推进高铁广场中央商务区、国际会展城片区、中医康养小镇片区开发建设,主要发展高端商务商业、健康养生、旅游客服、现代金融、会展经济和高端居住,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全市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目前,高铁商务区已成我市对外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国际会展中心已成为驻马店的一个新地标。
   基础设施完善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几年前还是一张白纸,基础差、底子薄。近年来,示范区围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从群众关注的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入手,加快推动城乡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调整各类用地指标2180亩,组卷上报各类建设用地6879亩,供应土地4569亩。建成高铁站前广场及南北停车场,建成开源大道、驿城大道、淮河大道、白云山大道、嫘祖大道等主次道路60余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污水管网等项目同步推进;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已投入使用;西水东引、“两河一管”、双高楼水库一期工程已完成,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五里河湿地公园、开源河水系等项目正在建设,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安置小区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拉动作用凸显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起点和基点,抢抓政策机遇,引进实施了一批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积极推行组团式发展,按照“点状爆发,以点带面,核心促动”的发展思路,先期启动现代服务业板块,重点建设占地约1平方公里的市商务中心区核心区项目,共8个地块,规划商业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高层商务楼宇36栋,工程概算1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0亿元。7个地块已全部开工,已建成高层商务楼宇25栋,投用16栋,计划年底前再投用9栋。高180米的蓝天世贸中心是天中新高度,绿地、恒大、碧桂园、置地等200多家企业陆续入驻,一批新业态逐步形成,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着力招大引强,围绕产业发展,招大引强选优。绿地、恒大、建业集团项目已落地建设,驻马店天元国际交易总部港项目、驻马店市体育文化综合体项目已签约并启动建设,红星美凯龙欧丽洛雅项目、中牛集团科研中心项目已具备签约条件,建业刘阁古寨、融创水世界文旅城、恒大养生谷、北京城房科创公园实验基地、驻马店大河四季国际康养社区、驻马店天中里现代文化艺术商业、金融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正在洽谈。至目前,前来示范区洽谈投资的企业累计近200家,全区产业经济彰显蓬勃的发展活力。
    融资渠道宽广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结合当前形势,抢抓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扎实做好投融资工作,把握发展主动权。争取政策资金,成功申报土储专项债券资金1.84亿元;申报专项债12亿元,已到位8000万元;申报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63.95亿元。引进社会资金,已引进大型央企实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15亿元。在利用银行资金方面,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20亿元,向农发行申请项目贷款9亿元,正在积极推进。示范区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导企业提升资本运作水平,变“输血”为“造血”,让融资路越走越宽广。
   政务服务高效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优服务与强化管理结合,成立了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建立了周例会、早餐会、领导分包、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着力破解融资、土地、规划、环保、征拆、基础设施等要素难题。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台账化、台账问题化、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五化”工作法,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全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手续办理、用工、资金扶持等服务。实行“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从项目签约到竣工投产各个环节,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做好全流程精准化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依法打击破坏建设的违法行为,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社会更加和谐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时刻关注民生,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工作方法,先后规划建设3个大型安置社区,把拆迁群众集中安置,对于失地群众,统筹考虑生活安置。2020年又谋划“四改一拆”项目5个,计划征收1761户、征收房屋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500亩;计划建设安置房面积约4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目前,已启动17个自然村的征拆安置工作,完成拆迁面积137万平方米,拆迁群众1211户,完成调查摸底715户。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由绿地集团捐建的驻马店实验小学西校区今年3月底开工,今年秋季已招生,二中西校区正在规划设计。持续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足额发放到位,1项特困人员适老化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30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两病”筛查完成率105%。目前,示范区内群众住有所居、业有所就、老有所养,平安稳定,呈现出政府、企业、群众和谐共生,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的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活力迸发、潜力无限,正以“会四海宾朋,共襄盛世谱华章”的胸怀和激情,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大变革的脉搏,发展潜力巨大,创业商机无限。真诚希望与天下英才携手,共创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策划 汪松 王振耀 撰稿 李文友 雷宁宁 摄影 闫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