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延刘沛羽
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位于淮河岸边的“渔米之镇”确山县双河镇,不论是集镇街道,还是乡村沃野,处处彰显乡村扶贫产业的发展足迹,双河镇扶贫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创举,如遍野春花万朵竞放,为助推贫困群众就业发展和脱贫增收带来生机勃勃的朝气与活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铺开了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的幸福画卷。
“一个堡垒”,组织强健筑根基
红色春风指引发展进程,党建驱动理清攻坚思路。双河镇党委将党的建设作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条主线”,以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产业活力、以党员先锋凝聚产业亮点、以党员示范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走出红色光辉引领下的产业振兴之路。
聚焦支部引领,把党支部培育为“企业”,让村支部书记当上“董事长”。全镇24个村(社区)依托党支部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将村集体土地全面纳入合作社管理,并流转群众、贫困户土地,构建超4000余亩的连片村集体产业基地,与本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结合引入丹参、益母草、白芍等特色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红枫、楸树、紫薇等苗圃花卉繁育2000余亩,率先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在陈上庄村、凌楼村建立起300亩连片西红柿日光温棚产业基地,实现反季节西红柿一年四季不间断种植生产,提升经济收益150万元以上。乡村集体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各村带来每年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益。目前,全镇24个村和社区,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5万元以上,9个村突破50万元以上。
聚力党员示范,让党员成为产业发展引路人,让贫困群众成为村集体“产业工人”。2020年初以来,该镇在24个村全面开展党员“十户联防”帮扶责任制,为全镇267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建立党员帮带模式,党员带头引导贫困群众加入村集体合作社,进入种植基地就业,开拓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代种代管模式,现有1109户贫困户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受益全覆盖,所有在家的贫困户劳动力均实现了自主从事产业发展、劳动获得产业受益,户均提升年收益3000元以上。
激发创业热情,吸纳能人进入“两委”班子,实现支部书记“双强”培养。镇党委、政府出台激励党员干部自主创业,从事产业发展的优惠奖补措施,激发党员产业发展自觉性。以培育双河支部书记为导向,引导返乡创业企业家进入支部书记队伍,吸纳能人大户进入党组织队伍,开创“组织主导,一村一品,一村多业”的产业发展新局面。目前,全镇24名村支部书记有16名自主从事产业发展,党支部培育澳洲龙虾、梅花鹿、蚂蟥、肉鸽养殖,美国紫薇、香菇、莲藕种植等特色产业超40项,总投资超2000万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3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迎来乡村振兴新气象。
“两大平台”,突出特色兴品牌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做好产业扶贫这篇民生民心“大文章”,凸显扶贫产业品牌特色是关键。双河镇因地制宜,在品牌保障、销售渠道等多个发展链条上下功夫、出实招,建立起打响本地产业品牌效应的两大平台。构建淮河经济平台。充分发挥毗邻淮河生态经济优势,聚焦淮河生态经济建设发展,用好淮河媒介打造独居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聚焦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深入融合,完成淮河流域6500余亩生态修复,建成淮河湿地公园、霸王台景区等旅游景点,建成7000余亩小龙虾养殖基地,500余亩稻虾综合养殖基地,300余亩浅塘藕泥鳅综合养殖基地,扩大浅塘莲藕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实现淮河产业集聚;聚焦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深入融合,建设淮河果蔬采摘基地28家,淮河农家乐18家,让周边300余名村民放下锄头从事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150人;聚焦产业发展与淮河文化深入融合,以特色农产品节庆活动为载体,连年举办淮渔源龙虾美食节,注册“淮渔源”小龙虾品牌商标,为淮河旅游聚拢人气,产业增收带来财气,拉动消费扶贫800余万元,惠及贫困群众80余人。
构建电商经济平台。规划电商扶贫发展模式,让双河产业扶贫品牌更上新台阶。双河镇建立10万平方米的电商服务平台和物流园区,实现全镇电子产品、制鞋、杂粮、西红柿制品等20类特色工农业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47项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农购网实现网络同步上架;开展“千人电商”工程,举办惠及贫困群众的电商、抖音、淘宝等电子商务培训班4期20余场,11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24个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立,乡镇电商扶贫模式方兴未艾。
“三支队伍”,增产添能聚合力
产业集聚更加丰富,脱贫增收更有保证。双河镇针对产业发展培育“三支队伍”,为实现产业多元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总体目标添砖加瓦,凝聚发展合力。
培育致富带头人队伍。发挥乡村能人大户、规模化合作社优势,拓宽金融政策扶持渠道,引导扶贫资金项目倾斜,鼓励支持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培育“合作社+品牌推广+贫困户”的产业带贫模式,实现450户贫困群众农业增收。目前,双河镇2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完成9项农特产品“三品一标”品牌认证,“众盈花生米”“众盈小麦”“众盈玉米”“鑫地莲藕”、绿色西红柿等10多个农产品品牌畅销省内外市场。覆盖24个村和社区的67个500亩以上规模合作社,实现8万亩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推广种植,服务4000余户农民改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收入增加2.6亿元,帮扶农民农业种植收益提升500~800元。
培育产业指导员队伍。扶贫产业长效化发展、带贫机制常态化培育是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环节。镇党委、政府将产业项目发展论证和持续培育作为保障产业经济活力的第一要务,成立一支专业产业指导员队伍,在各村设立专职产业发展指导。落实每周产业一督导、每月产业发展一论证、每季产业发展一观摩的工作机制,实现项目论证、效益研判、实施推广等产业发展环境的科学统筹推进。产业指导员队伍制度落实,持续保证了乡村产业发展活力,肉鸽养殖、肉牛养殖、牡丹花卉种植等一批新产业被不断论证引入,西红柿温棚、艾蒿种植等产业实现规模化集聚发展。
培育返乡企业家队伍。近年来,双河镇紧跟时代步伐,以返乡创业为引领,积极发掘树立返乡创业典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建立了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振兴乡村经济,助推产业扶贫,培育壮大了以返乡创业企业家为主体的产业发展队伍。双河镇返乡创业园区内返乡企业家们投资建设的28家规模以上企业,项目投资达17.5亿元,解决了农村8000多名劳动力、300多名贫困户的转移发展。友邦鞋塑、恩美电子、沃行飞天虎等龙头企业,在13个村设立生产加工点,入驻4个扶贫车间和村集体经济车间,带动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年增收10000~20000元。在返乡创业队伍引领下,以钢加工、制鞋、电子、食品加工为主的4大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立,返乡创业种植“梧桐树”,引来更多的创业“金凤凰”,点亮贫困群众的致富希望。
在产业发展驱动强力助推下,目前,双河镇已实现24个村和社区每村3项扶贫产业发展覆盖,实现现有1109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项产业增收帮扶叠加,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年产业发展收益3000元以上的发展目标。2015年至今,完成437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8.3%降至0.6%。年底前将实现全部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