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王庆怀统筹::张成亮李新组稿::周心放陈远志攝影刘艺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辖22个乡镇街道、354个行政村,是中国盘古圣地、中国第一肉牛品种夏南牛的诞生地和全国闻名的花菇之乡。近年来,泌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挖掘潜力,放大优势,全面推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保持了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迈进。
2019年,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序中,泌阳县居第27位,比2013年提升47个位次,被国务院办公厅授予全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县。泌阳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县、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等称号。
立足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
泌阳县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龙头企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农头、粮头”两个环节,保障农产品生产和供给,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打造夏南牛产业特色县。目前,全县从事夏南牛行业的突破10万人,夏南牛存栏35万头,建成夏南牛养殖基地232个,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达到18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省级示范场3个。“夏南牛”产业集群成为省委、省政府重点培育发展产业,带动全县一万多名贫困人员稳定增收。
打造食用菌产业特色县。目前,新建无公害标准化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基地6个,完成代料香菇种植2.5亿袋,其中完成反季节高温香菇1亿袋,春栽香菇6000万袋,秋栽代料香菇9000万袋,草腐菌生产800棚;完成代料黑木耳1000万袋。2019年,全县食用菌产量达到36万吨,产值37亿元。
打造林果产业特色县。以山区成片造林为基础,形成了以马谷田瓢梨、贾楼白云仙桃为代表的“南梨、北核、中部桃,遍布板栗和杂果”的林果发展格局。其中“铜山酥梨”“白云仙桃”“马谷田瓢梨”等一批名优果品采取标准化生产,分别获得了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受到了省内外客商的青睐。林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之一,目前,发展林果20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产量20万吨,年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打造粮油产业特色县。2019年,全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万亩。完成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6万亩。代表全市接受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验收,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位居全市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28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39家。2019年,全县粮食总产85.68万吨,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16万亩,总产50.61万吨;秋粮种植面积74.4万亩,总产量35.07万吨。2019年,按照“四优四化”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调减籽粒玉米6万亩,青贮6万亩;发展优质小麦50万亩、优质花生66万亩、优质白芝麻11万亩。
打造烤烟产业特色县。泌阳县依托烟草项目,建立种植、复烤、外销一条龙的烤烟产业体系,推动提质增效。目前,全县烟叶种植规模稳定在3万多亩,亩均产值4000多元,全县烟叶种植主体约1200余户,成为脱贫增收的黄金产业。2019年,实现烟农售烟收入1.305亿元,实现烟叶税收2872万元。
打造蔬菜产业特色县。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1.54万亩,其中露地蔬菜全年种植10.34万亩,设施蔬菜1.2万亩,年产蔬菜总产量达32万吨。其中蔬菜大棚22500座,日光温室626座,食用菌大棚19800座。
推进集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泌阳县把延长产业链条作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有力支撑,依托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和全国十大食用菌基地县的优势,着力培育夏南牛和食用菌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夏南牛产业方面,引进中恒兴业集团,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主要实施了“一园、两线、两基地、两场”建设,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种源供应、种群扩繁、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商贸物流、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一园”即投资30亿元占地800亩的夏南牛产业园,已经入驻冷链物流、熟食生产、牛血制剂、皮革加工等项目。“两线”就是两条单班1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线项目,“两基地”就是两个单体存栏亚洲最大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基地,“两场”就是年产8万吨肉牛精饲料加工厂和年产30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2020年上半年,夏南牛产业园浩宏皮革生产项目正式竣工投产,10万吨和5万吨牛肉熟食深加工项目即将开工,夏南牛产业关联企业已发展到18家,年生产加工产品20万吨,在全国建成商超终端、直营店3600家。恒都集团位居肉牛行业全国第一,牛肉产品在天猫、京东线上交易量全国第一。2019年,全县夏南牛产业全口径实现产值150亿元。
在食用菌产业方面,目前建成了占地56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泌花、亿健等项目先后建成达产,嘉沁农业、鲜菇坊食用菌高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相继入驻,形成了集研发、种植、精深加工、出口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目前,国内最大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江苏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新合作食用菌交易中心、食用菌麦角硫因提取加工等项目正在建设,食用菌产业关联企业达到12家,年生产加工能力22万吨以上。2019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
泌阳县把打造品牌、线上营销作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创新方式,积极顺应由重视生产端向重视营销端转变的趋势,强化多元营销方式,培育地方特色绿色品牌,促进农产品既种得好、又销得好。
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全力扩大绿色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制订了夏南牛和泌阳花菇两个国家标准,中国食用菌院士工作站挂牌设立,夏南牛博士后流动站、夏南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全面建成,夏南牛科技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夏南牛雪花肉达到日本牛肉分级标准A4级、中国牛肉分割标准特级,一批国家、省、市名牌食品和驰名商标进一步叫响,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开展线上营销,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现代物流园,构建了贯通全国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网络终端3500家,让泌阳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
聚焦全面协调打通融合之路
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泌阳县以深入开展国家级夏南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展产业链条,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8家,全县从事肉牛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人员达40万人,6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实行“三个到户到人”的产业扶贫模式,实行种养加一体化全链条扶贫。2019年,新建扶贫基地58个,新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肉牛2万头,带动2.3万户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泌阳县紧盯城乡建、治、管一体化目标,以“十城联创”和治理农村“十乱”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国土绿化提速、老城修复、污染防治六大提升行动。2019年,建成7个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和32个市级示范村,完成4万户农村户厕改造,建成通村入组公路121.1公里、桥梁16座725.28延米、行政村通客车候车亭160个,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6处,受益人口11.19万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达标村216个、示范村120个,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61%、34.6%。
优化社会环境凝聚配套合力
泌阳县把强化服务作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有力保障,紧紧围绕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强化服务保障功能,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构建高质量评价体系。建立1+5评价体系(1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5即产业集聚区考核办法、商务中心区考核办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奖惩办法、三大攻坚奖惩办法、争先进位奖惩办法),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每年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奖励一批、重用一批,追责一批,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构建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的泌阳县投资开发公司,累计为企业融资42亿元。强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全年征地3180亩,拆迁6.5万平方米,收储土地4800亩。出台泌阳县鼓励在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暂行办法,加大对务工人员住房、就学等保障力度,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产业集聚区务工。
构建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1.5亿元建成了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行“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政务服务类热线到12345平台,认真落实企业服务日、宁静日、联审联批联办制度,出台应对疫情影响、支持包括涉农企业在内的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39条措施,着力解决企业资金、土地、用工难题,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
坚持招商引资引领开放发展
泌阳县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以商招商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步伐,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招大引强。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奖惩办法,采取领导招商、产业链招商、驻地招商等方式,2019年,引进投资12亿元的汇融箱包城项目、投资6.5亿元的食用菌果蔬休闲食品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投资92.5亿元,实际到位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340万美元,增长14.7%。完成外贸进出口5.45亿元,增长85.65%。2019年,6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9亿元,超年度计划36%。在全市产业集聚区暨项目建设观摩评比中位居第一。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招引高层次人才243人深入开展专项招商活动。2020年上半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合同投资额97.6亿元,2020年上半年突出抓好10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6.4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7%。泌阳县在6月底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观摩评比中位居第一,并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出台《泌阳县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办法》,各类涉农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1658家,实现增加值102.5亿元。落实企业减税降费8201万元。实行企业服务日、宁静日和联审联批联办等制度,涉企问题解决率100%。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紧要关头,泌阳县将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为做强做大现代农业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