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王庆怀 统筹:张成亮 李新 组稿:周心放 陈远志 摄影:刘艺
泌阳县地处驻马店市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属浅山丘陵区,呈“五山一水四分田”格局。泌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省25个山区大县之一、驻马店市最大山区县。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紧扣创新、协调、绿化、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泌阳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河南省荒山造林绿化先进县、河南省绿化模范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河南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驻马店市造林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铜山湖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盘古山、白云山、五峰山风景区分别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19年,全县林地面积达17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660万立方米,总产值达到22亿元,森林覆盖率达52.2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44%,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5.15平方米。
坚持高位推动
泌阳县委、县政府彰显本地特色。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山、水、路、村”做文章,2019年以来全县规划新增造林面积12.3万亩,形成了山区造林为基础,六大林果基地为支撑,廊道绿化和水系绿化为主线,城郊和乡村绿化为抓手的国土绿化建设体系。围绕四大片区建设,规划建设马谷田河南、西陈庄优质朱砂红桃片区、贾楼张沟、菜园、稻谷田和杨家集王稳白云仙桃片区、高邑余洼、官庄石头河松栎混交林片区、高店中管生态园速生楸树片区四大新造林片区。特别是2019年和2020年冬春分别在高邑乡余洼村杏山和官庄石头河村实施的松栎混交林工程,共出动机械500余台次,投资1500多万元,历时1个月,共完成高标准造林3.5万亩,植树350万株。
由于麻栎是该县山区绿化的当家树种、先锋树种和山区造林顶级树种,麻栎阻燃性强,抗灾能力强,与火炬松混交造林不但防止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而且麻栎又是很好的食用菌原料,火炬松树种速生丰产,这不但起到很好生态效益,而且将给当地群众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围绕六大林果基地建设,以山区成片造林为基础,形成了以马谷田瓢梨,贾楼白云仙桃为代表的“南梨、北核、中部桃、遍布板栗和杂果”的林果发展格局。特别是该县2018年在马谷田镇建设的5万亩优质梨的基础上,2019年在河南村2020年在西陈庄村分别又以“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新发展优质桃4.5万亩。同时在贾楼乡建设以白云仙桃为主的优质桃基地5万亩。该基地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两年建设,共投资1600余万元,出动大型机械500余台次,历时一个月,在不破坏原生植被的前提下,全部实行山区抽槽带状整地,涉及贾楼乡张沟、菜园、稻谷田及杨家集镇王稳四个行政村。共栽植各类优质桃250余万株,10余个品种。该基地实行大户承包经营管理,承包经营期20年。县财政按第一年每亩500元,第二、第三年补助各300元的模式对承包经营户进行补助。第四年优质桃可进入结果期,承包经营户就可以以果养地,在进入盛果期后,该基地将年产各类鲜果7500万斤,产值达1.5亿元,可使当地群众增收3000元。在经营过程中,果园的管理每年可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就业,可带动四个村的贫困户通过劳动增收致富。
围绕廊道建设,规划高标准完成廊道绿化提升4.02万亩,其中完成全县境内沪陕、新阳、焦桐三条高速提升绿化2.93万亩,省级道路提升绿化2940亩;县乡级道路1960亩,村村通绿化1200亩。围绕水系绿化建设,实施泌水河生态景观带建设,完成泌水河水系绿化52.8公里。通过绿化力争形成“河湖通、流水清、两岸美”的近自然水源保护林风景带。围绕乡村绿化建设,按照“绿、亮、净、美、畅”的建设标准,每个乡镇政府建成7个自然村的围村林,每个围村林面积在75亩以上,全县规划建成围村林162个,面积13100多亩,力争打造成村容整洁、绿树环抱、花果飘香的生态乐园。2019年余洼等8个村被国家林草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盘古村等10个村被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森林乡村。围绕城郊绿化建设,2019年在贾楼、马谷田、高邑各建一处300亩的生态园。按照城市的绿化美化建设规划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要求,2020年全县完成了泌水河沿岸月儿湾生态公园、三馆生态公园和金凤园二期等城市公园建设,完成绿化面积为1500亩。特别对全县1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高标准绿化,规定要采取乔、灌、草、藤相结合的方式建成3公顷以上公园或游园各一处。围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根据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的要求,每年在冬春开展两次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两年来全县共参加全民义务植树人数达100余万人,植树700余万株,建立县乡义务植树基地30个。
坚持统筹兼顾
坚持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方式,帮带贫困户“抱团取暖”,实现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马谷田镇河南村党支部成立了党群创业服务社,依托永远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晚秋黄梨、丰水梨2000亩。贫困户以土地参股,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化肥、管理和销路,收益按照农户80%,村委、合作社各10%进行分红,实现分红16万元,带动全村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村级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农林合作社达到76家,联合承包经营户286户,带领161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坚持国土绿化与发展集体经济相结合。依托全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的优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党群创业服务社,探索出了集体经济+林业的发展模式。由党群创业服务社引导群众发展林业,提供土地流转、劳动用工、信息技术等免费服务。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到2890万元。
坚持国土绿化与发展林下经济相结合。强化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林业经济发展,以林果、林下种植、森林培育为主,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林业,提高林地产出率。全县开展林下种植(林下种药、菌、花等)、林下养殖(林下养羊、猪、兔、鸡、鸭)、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的森林面积85万亩,占全县森林总面积的54.1%,产值实现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