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5日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释义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非常必要。
  心理卫生问题能够通过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寻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
  如果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咨询、检查和诊治。
  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积极向医生反馈治疗情况,主动执行治疗方案。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以
  得到控制,减少对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病人、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都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关爱和帮助,这不仅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接纳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病人,不要让他们感受到任何歧视。要鼓励他们和疾病作斗争,积极参与疾病的防治工作。对精神疾病患者,要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病人的家庭成员要积极帮助他们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担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对残疾人和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他们,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流行性感冒(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和流感病毒匹配的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儿童、老人、体弱者等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家中存放的农药、杀虫剂和药品,应当分别妥善存放于橱柜或容器中,并在外面加锁。有毒物品不能与粮油、蔬菜等同室存放;特别要防止小孩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已失效的农药和药品不可乱丢乱放,防止误服或污染食物、水源。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受伤出血时,应立即止血,以免出血过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小的伤口只要简单包扎即可止血。对较大、较深的伤口,可以压迫出血处上方(在四肢靠近心脏一侧)血管止血,例如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等。
  对骨折伤员进行急救时,在搬移前应当先固定骨折部位,以免刺伤血管、神经,不要在现场进行复位。
  如果伤势严重,应当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物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用正确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被动吸烟)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筑物内,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二手烟雾会通过暖气、通风、空调系统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即使吸烟人数再少,房间面积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消除二手烟雾的危害。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是保护人们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对不吸烟者权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烟者,当吸烟成瘾尚不能戒烟时,请不要当着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烟。吸烟请到室外。
  30.少饮酒,不酗酒。
  白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素。经常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该严禁酗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长时间或者不当服用镇静催眠和镇痛等药物可以上瘾。药物上瘾会损害健康,严重时会改变人的心境、情绪、意识和行为,引起人格改变和各种精神障碍,甚至出现急性中毒乃至死亡。服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滥用。
  32.拒绝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称的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吸毒非常容易成瘾,有的人只吸一支含有毒品的烟就会上瘾。成瘾者应尽快戒毒。
  毒品严重危害健康,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预防毒品危害,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要尝试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环境卫生,基本无臭味,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并及时清洁的厕所。
  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可以防止蚊蝇滋生,减少肠道传染病与某些寄生虫病传播流行。
  推广使用卫生厕所。家禽、家畜应当圈养,禽畜粪便要妥善处理。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受污染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等疾病,还可能引起中毒。保护健康,要注意生活饮用水安全。
  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提倡使用自来水。受污染水源必须净化或消毒处理后,才能用作生活饮用水。
  35.经常开窗通风。
  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是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让阳光经常照进屋内,可以保持室内干燥,减少细菌、霉菌繁殖的机会。接受阳光照射能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
  通风不好的屋子,会增加病菌、病毒在室内传播的机会。勤开窗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就可以避免呼吸污浊、有毒的空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维护健康。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400克的谷类食物。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
  食物可以分为谷类(米、面、杂粮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和坚果(大豆、其他干豆类、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纯能量食物(动植物油、淀粉、糖、酒等)等五类。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食品营养成分齐全,营养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其骨质流失,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市卫健体委提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