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5日
以丰收为名 以电影为媒
千年古县“做东”中国农民电影节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开幕式现场。

   文/图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天下之中,千年古县,悟颖塔下,宿鸭湖畔,以丰收为名,以电影为媒,10月10日晚,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盛装开幕,众多影视艺术界嘉宾和当地农民代表一道,以特有的光影艺术互动联欢,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创业壮举,凝聚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
  非遗呈现 闪耀光芒
  傍晚,宿鸭湖畔的湖滨广场南侧,一辆辆开往春天的列车内灯光明亮,在绿植掩映下似乎正鸣笛驶来。红毯仪式上,斯琴高娃、倪萍、雷恪生、刘劲、李金斗、岳红、于月仙、孔琳、王茜华、赵亮、汪荃珍、李丹阳、斯琴格日乐、王小玮、于朦胧等艺术家和影视演员纷纷亮相。而在这些嘉宾走红毯前,汝南县罗卷戏传承人李新宽、汝南县豫剧团演员徐小九、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创始人袁月英等,在万众瞩目下成为红毯上别样的“星”。
  “比起难得一见的明星,袁月英就是我心中最亮的那颗星。”麦草画艺人王亚指着穿着传统服装、神采奕奕走来的袁月英感叹道,“她是麦草画省级非遗传人,她能勇敢扛起这面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安排那么多残疾人在公司上班,成为致富带头人。你说,我不钦佩她钦佩谁?”
  而在走向红毯前,将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的Logo(标志)制作成形象别致的麦草画,这些麦草画手工艺人倾注了大量心血。
  Logo整体造型由鱼群、莲花、电影胶片融合而成,灵动别致、充满活力。其中嬉戏的鱼群体现了本次电影节开幕晚会中部会场汝南县以“鱼”为载体、以“渔”为脉络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绽放的“莲花”寓意脱贫攻坚愿景即将梦圆;电影“胶片”元素既契合电影节主题,也寓意着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氛围。
  汝南罗卷戏是我国众多剧种中具有鲜明个性的民间传统剧种,它历经几多起落沉浮,濒临灭绝,在新时代又焕发生机。2008年,汝南县罗卷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成为继梁祝传说之后汝南拥有的第二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汝南宿鸭湖畔是汝南罗卷戏的发源地。为培养传承罗卷戏新人,汝南县从民间社团中挑选文艺骨干演员80多人,先后举办了多期培训班,教唱罗卷戏。2005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汝南罗卷戏重新登上舞台。他们排演的折子戏《打金蛤蟆》和《海瑞搜宫》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会演中,以其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文化打动了评委和全省的观众,双双获得了金奖。
  汝南县梁祝镇是“中国梁祝之乡”,在本届电影节开幕式上,一段融入汝南特色戏曲罗卷戏的杂技表演《蝶恋》,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重温梁山伯与祝英台千古爱情绝唱。
  开幕式上,大屏幕不断播放的汝南风物,金碧辉煌的南海禅寺,屹立千年不倒的悟颖塔,被时光打磨得铮亮的古桥上的石板……被汝河轻轻环绕的汝南城正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在新时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华。汝南剪纸、汝南鸡肉丸子、留盆变蛋、留盆炖鸡、汝南黄氏刺绣、钩针编织技艺、马氏传统中药膏、汝艺戏靴制作技艺,掀开一段段非遗的历史,通过光与影下的中国农民电影节,使得这些非遗得以完美呈现。
   影视大咖 天中论剑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天金,中国电视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赵化勇来了,中国科协首席顾问、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来了,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柴宝亭等众多影视专家也来了。他们相聚驻马店,聚焦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关心农业 关爱农民 关注农村 振兴乡村”影视文化产业论坛暨乡村题材影视剧本创作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视大咖围绕乡土文化回归与农村题材影视创新创作、乡村影视与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等进行交流发言,围绕剧本《又到瓜熟蒂落时》《农民工司令》《大水的记忆》等进行研讨。
  近年来,驻马店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18年、2019年连续两届成功承办中国农民电影节,以影视为媒介搭建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为电影创作注入了澎湃动力。近几年,我市围绕“三农”题材,创作了《家有贤妻》《农家妹子》《花好月儿圆》《你们不在的时光》等一批影视作品,今年将开机拍摄《大水的记忆》《洪河女儿》《桃花村》《吵闹亲家》等电影,实现了举办农民电影节、创作农业农村题材类影视作品的良性互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戚存杰表示,召开振兴乡村影视文化产业论坛暨乡村题材影视剧本研讨会具有特殊的意义,衷心地期望影视大咖到驻马店多走一走、看一看,深入挖掘蕴藏在天中大地的丰富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类影视作品,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线上+线下展映1个月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季林告诉记者,中国农民电影节开幕仪式近万名观众见证了电影节的又一次启航,也首次发布了中国农民电影节推介的科教片、故事片、纪录片和短视频。中国农民电影节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农民朋友的节日。电影节开幕仪式近万名观众见证了电影节的又一次启航,也首次发布了中国农民电影节推介的科教片、故事片、纪录片和短视频。
  季林说,本次农村电影公益展映作为本届农民电影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驻马店启动辐射全国,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集中展映1个月,线下集中展映40余部优秀的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内容的优秀影片,同时将在人民网开设专区可在线观看1000余部精选影视作品。
  中国农民电影节还将建设农村汽车影院、火车院线、火车民宿、“国际乡村电影数字馆”等文化产业,以汝南县为起点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本届农民电影节还组织基层采风、“丰收杯秋韵天中”摄影大赛、“关爱农民 关切乡村”影视文化发展论坛、“新时代新科教新影视”科教影视创新发展论坛等,通过共庆丰收、共享喜悦,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天金意味深长地说,举办农民电影节,就是想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民看电影的问题。乡村振兴要实现文化振兴,让乡村电影回归公共文化产品属性,让农民多看电影,看好电影。第二个就是要解决如何看到农民电影的问题。要支持创作更多更好的“三农”题材的电影,让社会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在大家的支持下,在主办方的共同努力下,要把中国农民电影节越办越好,永不落幕。
  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汝南县委书记彭宾昌表示,作为活动举办地汝南,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的举办,必将给汝南发展带来强大推动,提升汝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汝南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县,通过举办中国农民电影节,可以全面展现汝南厚重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乡村的巨变,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被誉为“人造洞庭”的宿鸭湖迎来了来自全国的摄影师,他们长枪短炮,乘着皮划艇,在摇曳的芦苇荡里,捕捉清淤工程建设者的劳动瞬间。千年古县“做东”中国农民电影节,汝南的千年光影流转,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