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0日
驻村第一书记刘林:
“大牛村巨变,是俺的心愿!”
    刘林与村民谈心。

  崭新明亮的新村室,宽敞亮丽的文化广场,干净的村内道路,家家户户流淌的自来水,5200亩耕地实现机井覆盖,郁郁葱葱的农作物和静谧和谐的村庄……这些无不诉说着遂平县和兴镇大牛村的新变化。在市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刘林眼里,大牛村里的这些巨变看得见摸得着,他三年来的心愿得以实现。
  文/图全媒体记者 杨晓辉 通讯员 姚迪
  确立思路,啃下“硬骨头”
  2017年11月,经市委组织部选拔,刘林被选派到遂平县和兴镇大牛村任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那段时间,自己和同事们整日只忙一件事,那就是串百家门、问百家事,深入田间地头,走遍每条街道、每个村民家,与村干部和农户们促膝长谈,全面掌握当地整体状况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村民需求的痛点。”刘林说,他曾在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大学生村官,两年的农村基层工作使他了解农村生活的辛苦,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做点事。
  经和村“两委”班子研究,确定了“以组织建设为龙头、发展村级经济为主线、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解决村民关切的实际困难为目标”的帮扶工作思路。随即,大家各尽其能,开足马力干了起来:整修村内公路、建设功能类设施、升级园林绿化、翻修危旧房屋……
  三年来,大牛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村里没有水泥路,赶上下雨天道路泥泞,机动车无法进村,老百姓买袋大米都要自己背进村里。2019年,刘林多方奔走,协调项目资金140多万元,大牛村5个自然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更让老百姓心里敞亮的是,刘林还为村里争取了80盏路灯。
  脱贫致富,就要因地制宜
  驻村帮扶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在刘林看来,脱贫致富要根据村里现有资源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农业项目。
  大牛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没有规模化的养殖业,且村民思想相对保守,多数农户满足于流转土地收入和外出打工,村里没有农业相关的产业项目。刘林利用大牛村现有资源,初步确定了由传统农作物改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思路一转天地宽。刘林与驻村工作队和大牛村党组织一起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向村民科普现代农业发展知识,运用好致富带头人的供销渠道资源,确立以芥蓝、菜心等南方主销蔬菜为主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提高蔬菜亩产收益。在遇到种子选育、病虫害防治、水肥田间管理、劳务用工保障等关键环节和风险点时,刘林主动作为,联系河南省农科院、驻马店市农科院等技术主管部门,提供技术保障,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已将大牛村打造成为芥蓝、菜心、小白菜为主要产品,年产优质绿色蔬菜8万吨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刘书记,你莫走!”
  10月中旬,记者到大牛村采访,刘林在向记者介绍村头的农作物时,遇到了村民董运生。他正在田间劳作,笑着向刘林打着招呼,并亲热地说:“刘书记,我们村要是不富裕起来你可不能走呀!”
  董运生,因残致贫,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他收养了一名脚部残疾的女儿,现在遂平县特殊学校上学,家中只有平房2间。
  在刘林的帮助下,董运生办理了残疾证、农村大病医疗保障、特困供养人员。为董运生的养女上学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后,刘林又通过协调,介绍其在村里的容大种植合作社务工,为公司编菜篮,一天收入150元。
  在采访中,董运生很佩服地说:“刘书记真是行家呀,为了我们村没少操心,他是带着感情来的。我现在还能干活,等到老了干不动了就入住集中供养中心……”话语间,董运生流露出对刘林的感谢,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林的孩子刚刚出生,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告别了襁褓中的婴儿和刚刚生产的妻子,奔赴大牛村疫情防控一线,确保群众零感染。同时,他还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抢抓时节确保春耕顺利完成。
  三年弹指一挥间,刘林的帮扶工作也即将圆满完成任务。时下,大牛村村民得知刘林要离开的消息后,不约而同地挽留他:“刘书记你莫走,再陪我们走一程!”他们还想和刘书记再聊一聊农业,唠一唠家常,说一说丰收。
  “帮扶工作很快就要告一段落,但这只是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作为‘第一书记’能帮助村里的父老乡亲致富,见证大牛村的巨变是我的心愿,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待,我感到无比欣慰。这也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所在!”刘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