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岗不定人 幸福进家门

文/图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通讯员 张红卫 李昂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乡村干部的照顾,让我当上了保洁员。有了这份工作加上低保和残疾人补贴,俺一家就可以稳定脱贫了。”10月20日一大早,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3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龚海刚就来到村文化广场打扫卫生。
龚海刚和爱人都有轻度智力残疾,一个儿子患有精神病,对于这个贫困的小家庭来说,龚海刚能得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说是全家人的幸事,这份累不着、有钱挣的公益性岗位对龚海刚来说,称得上是“雪中送炭”,不仅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更给他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和勇气。
当上保洁员以后,龚海刚特别珍惜这份工作,智力上的缺陷并不影响他从事简单的劳动,反而因为心思单纯,他干活格外认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到责任区打扫卫生、收集清运垃圾,中午按照保洁公司统一安排参加集中活动,下午再到责任区捡拾垃圾。他分包的责任区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在他的影响下,现在,冯屯村的群众也养成了每天“黎明即起,打扫庭院”的良好卫生习惯。
公益性岗位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平台,还通过这一平台为贫困群众树立一种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收入、实现自我脱贫的正确导向。至目前,在板店乡共有200多名贫困劳动力像龚海刚一样,摇身一变成了“工薪族”,在家门口上班挣工资。
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板店乡结合实际,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将公益性岗位作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举措,围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就业脱贫的目标,以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载体,规范设置了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河道管理员、秸秆禁烧宣传员等公益岗位,以公益岗位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愿望。
板店乡在设置公益岗位时,充分考虑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及个人身体状况,为其安排最适合的岗位,真正实现人员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充分发挥贫困户的特长,提高贫困户依靠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让他们在就业增收中找到了尊严,又让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乡村公益事业管理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的双赢,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要扶长远,如果没有就业保障,仅靠政策扶持脱贫,脱贫就不稳定。设置公益性岗位目的就是要形成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好局面。”板店乡党委书记王留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