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5日
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
驻马店烈士周玉富后人捐献烈士遗物
周玉富烈士遗照。

    烈士亲属捐献的遗物。

    乡城县烈士纪念碑。

    乡城县政协副主席沙朵太、县退伍军人局局长中则泽仁向烈士亲属献哈达。

    烈士亲属捐献烈士遗物。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11月4日上午10时,一场庄严的烈士遗物捐赠仪式在刘阁街道门庄周玉富烈士家中举行。
  活动现场,周玉富烈士的亲属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烈士陵园纪念馆捐赠了10多件烈士遗物。这些遗物中有烈士用过的马灯、手枪套,有烈士用生命换回的军功章,有见证着烈士成长足迹的各种证件、老照片……
  烈士亲属捐赠烈士遗物
  4日上午,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赶来的乡城县政协副主席沙朵太、县退伍军人局局长中则泽仁、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谢红军3人,在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志勇的陪同下,来到刘阁街道门庄周玉富烈士家。
  捐献仪式开始前,沙朵太、中则泽仁向烈士家人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烈士的大儿子周保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们得知烈士陵园开展烈士遗物征集活动的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既弘扬了英烈精神,也是对烈士亲属的一种安慰。于是,他们姐弟4人整理了父亲的遗物。虽然对这些珍贵的遗物很是不舍,但想到这些遗物能让世人瞻仰发挥余热,他们还是决定支持这项活动,捐出父亲的军功章和立功喜报等。
  沙朵太说,烈士陵园开展的革命历史文物征集工作得到烈士亲属和很多革命老同志后人的大力支持。他们将烈士遗物及一些珍藏的资料和收藏品捐献给烈士纪念馆,是一种高尚的义举。这不仅增加了乡城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的馆藏,也进一步丰富了陈展,提高了珍藏实物的多样性,给乡城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烈士遗物是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反映,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和永恒载体。每一件遗物背后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都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这些烈士使用过的文物,纪念馆将好好珍藏,并适时展出。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的传统,传扬好红色的基因。”沙朵太说,乡城烈士陵园纪念馆将向市民展出这些文物,让群众通过文物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更好地教育和鼓舞后人。
  烈士遗物蕴含的感人故事
  当天,烈士亲属共捐赠了10多件烈士遗物,件件见证了烈士生命中的故事。
  据周保华介绍,他的父亲周玉富出生于1929年10月。父亲23岁参加革命工作,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确山县兵役局也就是现在的武装部做武装干事。父亲那时在当地是有名的神枪手,平时在竹沟、瓦岗革命根据地负责培训民兵的打靶训练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军事人才。
  周保华说,1959年12月底的一天,天气很冷,下着鹅毛大雪,父亲报名参加西藏平叛。当时兵役局安排的是其他人去,父亲得知情况后,就自告奋勇报名参加去西藏平叛。由于任务紧急,父亲在报名的当天就背起行囊,迎着大雪踏上了征程。走时,父亲只留下一句话:“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杀敌上阵、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他那毅然决然的坚定步伐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父亲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没来得及和4个未成年的儿女说说嘱托的话,这一去没想到竟是永别。
  周保华说,那一年他的姐姐周爱兰12岁,他9岁,妹妹周爱萍5岁,最小的弟弟周建华不满1岁。
  1960年9月22日,周玉富在四川省乡城县白塔山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周保华数度哽咽,他最后含着泪说:“光阴似箭,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60多年了。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深切缅怀我的父亲。作为烈士家属,向国家捐赠父亲生前的遗物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父亲的遗志,发扬先烈的光荣传统,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把这些遗物捐赠给当地纪念馆,让更多后人了解那段历史,学习烈士们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