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1日
昔日受帮扶 今日当老板

  文/图全媒体记者邓丹华通讯员张红卫
  “别喊我厂长,我就是一个农民。”11月9日,在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一杭电子厂生产车间,20多名妇女正忙着生产车载数据线(如图),电子厂负责人许飞一边检验产品质量一边接听电话。
  “广州又来订单了,看来我们得加班加点地干了。今天中午有愿意加班的我付双倍工资,中午在厂里统一就餐。”挂断电话后许飞对大家说。
  许飞今年33岁,家住板店乡冯屯村许屯村民组,2019年4月在家乡创办了一家电子厂。工厂主要生产各类车载数据线,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目前已安置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妇女30多人在该厂务工,每人每月收入3000多元。2020年4月,许飞被板店乡政府评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虽然许飞现在是个厂长,帮助贫困户致富,但两年前他还是冯屯村有名的贫困户。许飞夫妻二人原来在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务工,父亲许百强在家经营一家餐馆,母亲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孙子,生活平淡而幸福。
  2015年,许百强被查出身患胰腺癌,原本幸福的一家人陷入困境。为了给许百强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20多万元的外债。母亲要照顾病重的父亲,许飞夫妻二人不得不辞工回家料理农田、照顾孩子。没有了务工收入,不要说一家人的日常花销了,就连许百强的后续治疗费用都不没了着落。
  2016年5月,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乡、村干部来到许飞家,告诉他通过相关程序,他们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详细讲解了扶贫相关政策。听了干部们的讲解,许飞一家人对生活又有了信心,决心在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扭转家庭困境,改变生活状况。
  许百强病情稳定后,虽然不能从事生产劳动,但并没有成为家庭的累赘,自己的事
  坚持自己做。许飞的母亲除管理农田外还照顾孙子,许飞夫妻又回到原来务工的电子厂。经过一家人的共同努力,2018年底许飞家摘掉了穷帽子。
  “没有党的扶贫政策,我们家就不可能有今天。我们家脱贫了,可我们村还有贫困户,我想帮他们。”许飞说。
  脱贫后,许飞首先想到的是回馈社会,帮乡邻增收致富。2019年4月,在当地政府和务工企业的帮助下,他在家乡创办了电子厂。
  “以前我丈夫外出打工,我在家照顾孩子。平时送完孩子不是和邻里唠闲话,就是凑在一块打麻将。现在,我送孩子上学后就到厂里上班,下班不耽误接孩子放学,一个月还能收入3000多块钱。”正在生产车间忙碌的留守妇女周苗苗说。
  “下一步我准备引进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的群众进厂务工,增收致富。”许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