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6日
小香菇变身致富宝

  村里有基地,家里有大棚,崔庄村群众依靠香菇种植产业,撑起了脱贫致富的一片天。
  文/图 全媒体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吕卫民
  “别看香菇小,全身都是宝。”如今,在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香菇种植是许多贫困户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第一选择,香菇大棚成为崔庄村贫困户脱贫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产业兴则乡村活,产业发展是点燃乡村振兴的希望。崔庄村原本是个空壳村,村集体没有土地,没有收入。面对零产业的现状,村两委干部清醒地认识到,崔庄村要想实现脱贫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崔庄村的实际情况,他们瞄准了香菇种植这个项目。敬营辉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多次自费去湖北、山东等省和泌阳、舞阳、三门峡等地考察,有时一天辗转一千多公里学习香菇的种植技术。同时,他还带领村两委成员和贫困户代表出去考察、论证。
  2018年初,经多方筹资,崔庄村分两期建设村党支部助残扶贫基地——惠农家庭农场。基地一期投资800万元,流转土地110亩;二期投资550万元,流转土地80亩。共建香菇大棚234座,其中发菌棚54座、出菇棚180座,年出菇280万斤左右,产值1500万元,全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600元左右。
  赵爱霞家是崔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村两委的帮助,赵爱霞率先在香菇基地承包了16座大棚。眼下正值香菇的采摘季节,一座香菇大棚能给她家带来近2万元的收益。用她的话说,她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崔庄村香菇基地采取“惠农家庭农场+园区+贫困户”的管理办法,园区采用统一建棚(无须农户投资)、统一品种、统一菌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六位一体模式。贫困户通过户贷户用贷款5万元投入惠农农场,每户分得2座香菇大棚,收益采取分红模式。基地现已有17户贫困户采用户贷户用模式,每户承包2至12座香菇大棚,目前每个大棚已获利1万多元,并带动66户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和周边村近300名群众就业,形成了“小香菇,大产业”的态势,初步实现了以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