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河滩上栽植花木。
本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杨晓晖 通讯员 刘沛羽)冬日清晨,天色未亮,确山县双河镇淮河岸边的村庄就已经热闹起来,人们三五成群,有的手持铁锹,有的肩扛花木纷纷向河滩上宽阔的沙土地涌来。队伍中有干部,有党员,还有热情高涨的贫困村民。
陈店村的低保户老管走在最前面。他告诉记者,他们要去老河滩栽花木。天色微亮,一排排鲜嫩的花枝已被整齐栽入松软的土地上,满载花木的车辆还在源源不断地向淮河滩驶来。
原来,淮河滩上迎来了产业发展新“明星”。据陈店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红介绍,村里从外地引入了适宜在沙土地生长的药用牡丹花,近日天气晴好,正是栽植的关键时期,于是便有了冬日清晨百人齐栽花木的壮观场面。
“村里这次买的苗木有30多万株,能在河滩上栽种300多亩。”谈起药用牡丹种植,李明红信心满满。从今年7、8月开始,他就同村里的党员干部谋划淮河岸边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在外地考察和效益分析,最终敲定了药用牡丹的种植计划,从安徽等地引入大批的牡丹苗。
“药用牡丹易管理,浑身都是宝。”忙碌中,一村民组组长算起了药用牡丹的“致富账”:“药用牡丹花朵可观赏,可剪枝销售插花,牡丹花籽能榨油,根茎具有药用价值,一株花有三次产生效益的机会。”这名村民组组长介绍,这30万株药用牡丹苗均为3年以上的成苗,生长四五年便可收获。药用牡丹根茎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功效。保守估计,300亩药用牡丹经济效益80至90万元。
种下产业振兴的“希望花”,也让村里的贫困群众充满干劲儿,淮河滩上的温棚蔬菜基地和果园已让他们享受到产业扶贫的甜头,药用牡丹产业还将为他们提供80至100人的务工机会,带动贫困户超40户,预计每户增收2000至5000元,将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