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4日
银保监会提示
金融直播营销有风险
  本报讯(通讯员 辛华)自直播带货兴起以来,主播、明星、品牌方都在抢夺这一风口,现在连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试水直播营销,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然而,与其他直播带货一样,消费者观看金融直播营销也容易冲动下单。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注意金融直播“带货”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银保监会表示,当前金融直播营销存在两大主要风险:一是金融直播营销主体混乱,或藏诈骗风险。二是直播营销行为存在销售误导风险;提醒消费者要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并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监管部门提醒公众:一些无资质主体,通过开展金融产品直播营销的方式,涉嫌非法或超范围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如所谓的“科技公司”“咨询公司”以投资虚拟货币、外汇、网络理财为名进行诈骗,存在异化为非法集资的风险。
  此外,直播营销过程中存在销售误导风险。银保监会指出,有的直播营销为博眼球,对借贷产品、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等搞夸大宣传、噱头宣传:如“最快x分钟放款”“最长免息xx天”“免息”“首月仅需几元,最高几百万元保障”“限时限量”等,但实际上多数消费者难以符合广告宣称的免息条件、放贷条件或产品销售范围,亦或是“免息不免费”、隐含保费逐月递增等。
  银保监会指出,金融产品与普通商品有所不同,一般需要根据消费者或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针对性推介,而直播带货模式下无法有效识别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对一的充分沟通。因此,监管部门提醒,公众应对此有理性、清醒的认知,不被直播营销所营造的氛围煽动而盲目消费或冲动投资,在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内容、息费标准、免责条款、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后,审慎评估自身是否能够承担或接受,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