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8日
戏剧的盛宴 人民的节日
——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综述
    之父”樊粹庭纪念馆。    专家、艺术家和学员参观“豫剧现代

    著名剧作家齐飞在“我与名家零距离”活动现场。

  文/图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千年古驿站,全国文明城。一场戏曲盛宴再次在天中上演,“河南戏曲之乡”驻马店再次吸引了全国戏迷的目光,成为欢乐的戏曲海洋。11月30日至12月23日,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驻马店市委宣传部、驻马店市文 联 承 办 的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在驻马店市举办,圆满完成各项预定任务。
  多个方面创历届黄河戏剧节之最
  黄河起舞歌盛世,戏聚天中梆声扬。
  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共收到河南、北京、天津、安徽、江苏、湖北、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70余部作品,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京剧、柳琴戏、音乐剧、儿童剧、梆子戏、二人台、淮剧、泗州戏、评剧等12个剧种,覆盖范围之广、申报剧目之多、涉及剧种之丰,创历届黄河戏剧节之最。
  黄河戏剧节是经河南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省级戏剧节,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具体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河南省全力打造的一项文化品牌。2019年12月11日晚,由河南省文联,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河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颁奖晚会上,驻马店市委书记陈星从省文联主席邵丽手中接过了黄河戏剧节会旗,标志着黄河戏剧节永久在驻马店落户。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大力振兴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戏曲文化是我们必须肩负的文化使命。作为黄河戏剧节的东道主,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精准施策,全力以赴做好黄河戏剧节的服务工作。
  在刚刚落幕的黄河戏剧节上,一些精彩的唱段还在观众中传唱;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似乎还浮现在眼前。来自10个省份的36台剧目12个剧种,线上线下轮番上演,20场“一戏一评”专家座谈会、39场现场直播、一场黄河戏剧论坛、一期舞美设计培训班、7次名家课堂、两场“我与名家零距离”、多场“戏曲进校园”、一场“幸福唱起来”,一台戏剧节闭幕式晚会……展演期间,共有数百万观众通过线下展演和线上直播观看了演出,观众热情空前高涨,再次体现了戏剧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戏剧的永恒主题。
  讲好黄河故事 唱出时代强音
  黄河故事大家演,文化出彩大中原!
  这届黄河戏剧节的成功举办,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河南省委高度重视戏剧节的举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凌提出,一定要“把黄河戏剧节打造成全国性的知名文化节会品牌”明确要求后,首次举办的黄河戏剧节,具有特殊意义。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的举办,是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也是河南省戏剧界和文艺界的大事、喜事、盛事。
  自11月30日开幕以来,共有36台大戏轮番登场,天中大地上,处处看得见戏迷欢聚,场场听得见名家演唱,对驻马店来说,这是一个洋溢着幸福的戏剧的暖冬。本届黄河戏剧节创新与特色兼具:覆盖范围更加广阔,全国70多个院团报名参演,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艺术呈现更加多彩,具有鲜明的多元性;戏剧活动更加丰富,具有深厚的群众性;举办舞美设计培训班,加强戏剧创作人才培养;举办黄河戏剧论坛,擦亮地方文化名片。
  黄河戏剧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已经成为一个立足河南、辐射黄河流域、面向全国的重要戏剧品牌活动。如今,黄河戏剧节永久落户驻马店,这是中共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深具远见、魄力的体现。近年来,驻马店坚持把文化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动天中文化繁荣发展,历史文化不断挖掘、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戏曲事业突飞猛进,连续举办了两届高质量的黄河戏剧节,为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立了新功。
  戏剧的盛宴 人民的节日
  本届黄河戏剧节除了戏剧演出之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活动期间省内外和驻马店本地的专家学者齐聚“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的故乡,举办了第三届“黄河戏剧论坛”。论坛围绕“樊粹庭对豫剧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展开讨论;还举办了河南省戏剧高端(编剧)培训班学员再培训、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舞美设计)培训班,实现了培训与观摩、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推动了戏剧人才的成长,为河南戏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力量。
  本届黄河戏剧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覆盖范围更加广阔,具有广泛的参与性。2020黄河戏剧节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部作品,经过认真遴选,共有36台剧目入围,其中省外10台剧目、省内26台剧目。
  艺术呈现更加多彩,具有鲜明的多元性。本届黄河戏剧节的参演剧目有12个剧种,既有豫剧、曲剧、评剧、淮剧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大剧种,又有柳琴、二人台、泗州戏等独具特色的稀有剧种,剧目类型更加丰富,艺术呈现更加多元,黄河戏剧节焕发出更加强劲的艺术活力。
  戏剧活动更加丰富,具有深厚的群众性。本届黄河戏剧节会期间,广大艺术家走出剧场,深入到皇家驿站、豫剧小镇等地方举办“幸福唱起来”、“我与名家零距离”等系列活动,让艺术家与广大观众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并组织戏迷与专家艺术家同台互动,通过戏迷竞赛、同台演唱、走进基层等形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举办形式更加多样,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剧场演出与线上展演相结合。鉴于本届黄河戏剧节涉及范围较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融入新的传播手段。省外参演剧目全部采取新媒体线上展演,省内参演剧目全部汇聚驻马店集中演出,既节约了外省参演剧目的演出成本,又拓宽了参演剧目的传播范围,扩大了黄河戏剧节在全国的影响力。
  舞台演出与专家研讨相结合。本届黄河戏剧节继续实行“一戏一评”,组织专家为每个参演剧目举办一次研讨会,本着“优点说足,缺点说透”的原则,为参演剧目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让参演院团不仅拥有一次展示交流的机会,更能带着剧目加工提高的方向、思路和方案回家,进一步提升参演院团的艺术生产能力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和戏剧新秀。
  现场观摩与理论培训相结合。为打造我省戏剧人才队伍,加强我省舞美设计人才培养,继“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编剧)培训班”“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导演)培训班”“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作曲)培训班”之后,本届黄河戏剧节期间,举办了“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舞美设计)培训班”。同时,为了加快编剧人才培养,还将集中编剧班学员进行再次培训,为戏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专业会演与助推旅游相结合。驻马店皇家驿站是驻马店市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驻马店豫剧小镇是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命名的以传承传播豫剧为主体的戏曲之乡。本届黄河戏剧节,组织专家、艺术家深入两地与游客、观众现场互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还组织专家、艺术家和学员参观“豫剧现代之父”樊粹庭纪念馆,举办第三届“黄河戏剧论坛”,研讨总结樊粹庭对豫剧的贡献及对现代戏剧发展的启示,进一步擦亮“樊粹庭”这张地方文化名片,助推当地文旅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将不断秉承推出新人新作、培育名家精品、交流创作成果、促进戏剧发展”的办节宗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出更多紧扣时代脉搏、贴近人民生活、艺术水准上乘的优秀作品,为推动河南戏剧事业繁荣发展、实现中原更加绚丽出彩、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作出积极贡献。”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涌泉表示。
  
任宏恩和汤玉英在表演节目。

现在豫剧《樊粹庭》剧照。

  名家甘当配角 力推新人新作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需要所有演职人员密切合作。
  在本届黄河戏剧节的首轮展
  演中,就出现了名家名角甘当绿叶为年轻人配戏的现象。如《火种》一剧中,国家一级演员当配角;《韩愈》一剧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刘昌东给一个二级演员配戏;《宋桓夫人》一剧中,两个不到30岁的年轻演员担纲主演,几个一级演员当没有一句台词的群众演员;《重渡沟》一剧中,更是有6个国家一级演员为青年演员配戏,他们当中甚至有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驻村第一书记》中,80岁的表演艺术家任宏恩,演了一个只有一场戏的老保安,74岁的表演艺术家、豫剧首位梅花奖获得者汤玉英演了一个只有一场戏的母亲。当年,他们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红遍大江南北,让人们记住了“倒霉大叔常有福”,记住了“温柔寡妇魏淑兰”。他们在这个戏中不仅甘当绿叶,而且一丝不苟。
  任宏恩一出场,一句话不说就是一个迎头好,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尽显大家风范,一场戏下来数次燃爆全场。而汤玉英一段酣畅淋漓的演唱,唱出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胸怀,让观众无不潸然泪下,为这个戏增添了无限光彩。
  “戏比天大”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留下的至理名言,也是无数戏曲人恪守的艺术律条。对于广大戏曲人来说,演好戏是他们的最高使命。在第九届黄河戏剧节第一阶段的展演中,所有参演院团和广大演职人员都怀着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准备每一场演出。如开场大戏《樊粹庭》仅剧本就修改了29稿,《春申君——黄浦江上》在参演的前几天还在进行全面的加工提高。剧组更是在没有专项经费的情况下把戏曲搬上舞台,体现了戏曲人对艺术的执着和对观众的负责。
  郑州市豫剧院倾力打造的新编古装豫剧《锦娘》演出结束后,所有主创人员上台谢幕,现场掌声不断。当主演连德志向大家弯腰致意时,台前的观众都注意到了他眼里闪烁着的晶莹的泪花,一语未言,眼泪已夺眶而出。“真的很对不起观众朋友们,嗓子出了问题,近一周来,天天吃药、输液都没有办法,没有唱好,真的对不起大家!”说完,连德志向台下的观众鞠躬致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凝聚着台下无数的汗水和辛劳。作为当今豫剧界唯一的专业乾旦演员,连德志当晚的表演很出彩,多次赢得掌声。了解他、熟悉他唱功的人,或许能听得出来一丝瑕疵,但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他的表现已经很完美了。他的眼泪,体现了他背后无数次排练的辛酸,也是他对艺术追求完美的生动写照。观众给他的热烈掌声,正是对他“戏比天大”从艺初心的高度肯定。
  河南豫剧院三团演出的豫剧现代戏《重渡沟》,曾以其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水准,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这次演出是青春版的亮丽呈现。虽然由青年演员出演,但他们都很好地继承了该团编演现代戏的优良传统,那就是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心灵体验、鲜活的人物形象、传统戏曲的程式思维。不论是舞台样式,还是演员的声腔表演,都是纯粹的“三团风格”。难怪观众看后,禁不住高呼:“三团就是三团!”
  三团是全国闻名的“红旗团”,几十年来一直以坚持排演现代戏而著称。20世纪,一部《朝阳沟》使其名扬天下。2000年以来,三团又先后排演了《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被称为“公仆三部曲”,书写了豫剧现代戏的又一辉煌,为豫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名角回家过“节”大腕云集天中
  弘扬戏曲艺术,传承国粹经典。12月23日夜晚,第九届黄河戏剧节闭幕式在驻马店市民中心盛大举行,为本届黄河戏剧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次闭幕式的主题是“回家过‘节’”,一是邀请驻马店籍的艺术家回家,二是邀请全国的戏迷朋友过戏剧节,即“戏剧的盛宴,人民的节日”。围绕这一主题,主办方精心安排本次闭幕式晚会,从策划编导、直播宣传到节目编排、名家邀请,兼顾省内省外院团参与,全方位、高质量打造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盛会。
  现场演出节目形式多样,别具风格,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二人台等多个剧种,既有屡获全国大奖的豫剧《香魂女》《铡刀下的红梅》《倒霉大叔的婚事》,曲剧《阿Q与孔乙己》等精品剧目,也有本届黄河戏剧节展演剧目豫剧《郾城大捷》,以及越调优秀传统剧目《收姜维》《花打朝》《春秋配》《梵王宫》等,全面展示了我省戏剧发展的繁荣局面,突显了我省作为全国重要戏剧高地的独特优势。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梅花奖获得者、驻马店籍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汪荃珍表演了豫剧《香魂女》选段《送环环自由身另选佳婿》。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驻马店籍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徐俊霞表演了豫剧《春秋配》选段《捡柴》。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驻马店籍的吴素真表演了豫剧《梵王宫》。著名曲胡演奏家、国家一级琴师、驻马店籍的张付中携弟子表演了曲胡《大起板》。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二度梅获得者、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表演的豫剧《苏武牧羊》选段《扶汉节双膝跪把爹娘跪拜》把闭幕式引向高潮。闭幕式在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红霞演唱的戏歌《老家河南》中落下帷幕。
  近些年来,黄河戏剧节选拔出一大批具有思想高度、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的好作品,凝聚培养了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戏剧人才队伍,吸引越来越多的省外院团积极参与,扩大了社会参与度和品牌影响力,为出彩中原作出了戏曲人独特的贡献。
  驻马店市戏剧事业蒸蒸日上:现代豫剧《樊粹庭》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豫剧《皇家驿站》《嫂娘·大娘·亲娘》《追梦》《杏花寨》分别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文华大奖、黄河戏剧节金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大奖,大型古装剧《忠诚卫士》《陈蕃》《皇家驿站》《德孝情》等剧目先后赴京演出。全市有剧团346个,从事戏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8800多人,年演唱场次高达20万场次。同时,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文艺惠民活动,传承戏曲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
  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的樊粹庭是豫剧产生300年来首屈一指的改革家,在樊粹庭的故乡举办
  现代豫剧《樊粹庭》剧照。“樊粹庭对豫剧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樊粹庭,半部豫剧现代史”,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樊粹庭是一个精神的巨人,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人民的奉献;樊粹庭是一座艺术的丰碑,樊粹庭一生编创了60多个剧目,这些剧目被称为“樊戏”,改写了豫剧无原创剧本的历史,成为豫剧发展史上难以超越的高峰;樊粹庭是一部文化的宝典,他留下了一大批经典剧目和文字作品,形成了一个集编、导、演、评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
  由周明理等执笔创作的现代戏曲《金凤归来》反映了一批返乡创业农民把青春挥洒在嫘祖故里,在以嫘祖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文化原点谱写一部可歌可泣的凤还巢的故事,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在此次戏剧节上,由张毅编剧的开幕大戏《樊粹庭》,由周明理编剧的《老兵国辉》纷纷亮相,为戏剧节增添了浓郁的天中文化元素。
  “真正好的作品只要你走进剧场就会喜欢上它,戏曲从业者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用故事打动人,塑造出血肉丰满、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是真正的精品力作。要坚守中华文化的审美规范,坚守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陈涌泉在“名家零距离”活动中的这番话,引起在座听众的强烈共鸣,也是广大戏剧工作者应当依循的创作规律。
  “每一句唱词都是从内心流出来的,这些颇具功力的唱腔是一位胸怀人民,始终把握创作导向的具有时代担当意识的剧作家发自灵魂深处的回响。”我市著名剧作家周明理全程参与了黄河戏剧节的展演活动,现场感受很深,他的这番话代表了很多观众的心声。
  “听名家畅谈创作历程,听名角现场演绎剧中人物,可谓珠联璧合、琴瑟和鸣。听不够,还想再听!”传统戏曲的魅力征服了观众,而从事戏曲创作的剧作家陈涌泉先生等名家谈自己的创作历程让观众更深地理解了戏剧的内涵和魅力。
  驻马店市委书记陈星表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把文化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天中红色文化,大力挖掘天中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戏曲文化,加快推动天中文化繁荣发展。戏剧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戏剧。黄河戏剧节永久落户驻马店,这既是我市的莫大荣幸,也是驻马店戏剧事业发展的新契机。作为东道主,我们将全力以赴高质量承办好黄河戏剧节,继续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把黄河戏剧节办出特色、办出成效、走向全国。
  处处涌动戏剧春潮的驻马店暂时告别了刚刚落幕的第九届黄河戏剧节,两年后将再次张开双臂,迎接令戏迷无限期待的第十届黄河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