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李村在李佩阳(中)的引领下,芹菜种植业发展喜人。
芹菜丰收。
李佩阳做好“芹”文章。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景中原 通讯员 周金高
眼下,正是冬季大棚芹菜收获的季节。记者走进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腾启专业种植合作社芹菜种植基地,看到大棚里绿油油的芹菜长势喜人,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芹菜香味。村民们正忙着收割、打捆、装车,笑声不断,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李国松是腾启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3年前,他在省委宣传部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李佩阳的引导及帮助下,建成了7座标准化蔬菜大棚,每座大棚占地约3亩。
“为把蔬菜种植发展成为高李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李佩阳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对比算账的方式,让村民看到了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带来的实惠。”李国松说,为加快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李佩阳协调资金1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10座蔬菜种植大棚,现种植的芹菜、黄瓜已开始上市,销往广东、广西、厦门、深圳等地。一亩园十亩田,一年四季都见钱。大棚蔬菜种植现已成为高李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李国松介绍,高李村土质优良,适合种植芹菜,种出的芹菜不仅茎长,且翠绿欲滴,香味浓郁独特。每棵芹菜重半斤到八两,深受城乡消费者的欢迎。每座大棚能产约6.5万斤芹菜,按现在每斤1.3元收购价算,能卖约8万元,一座大棚的纯收入4万元左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高李村在李佩阳的引领下,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及文明程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村以孟金山、姚汝良为代表的贫困户都尝到了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的甜头。他们足不出村,在家门口的蔬菜大棚里务工,每月能挣1000多元钱。现在,他们已经光荣脱贫,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越来越强,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李村特色种植产业在李佩阳的努力谋划协调下,正在逐步做强做大,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供、销环节相扣的较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