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媒体记者 郭建光
焦酥的江米条、一咬蜜糖流满嘴的糖三角,更不用说大京果、小京果,还有琳琅满目的桃酥、麻球等点心。昨日,在上蔡县韩寨镇,点心师傅李心书脸色红润,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正在制作小京果。
李心书用擀面杖一遍遍擀制一大团醒好的面。面团里掺有酥油、白糖。“面粉搅拌的时候用的是滚水,要趁着热乎劲儿赶紧擀,凉透了就擀不成了。”李心书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一个长2米、宽1米多的大案板上铺满擀匀的面饼,李师傅拿起一个细筛子,朝着面饼筛撒面粉。李师傅摇动筛子的频率非常快,面粉如纷纷扬扬的雪花均匀地落在面饼上。随后,他手起刀落,将面饼切割成条。
李心书今年49岁,做点心已经30多年了。他说现在自己每天都不闲着,一天能做一袋面粉的点心。多做一些点心,备足货,到过年时卖。这种不添加任何色素的点心,春节时卖得很好,它能勾起中老年人的回忆,也是小孩子过节喜欢的零食。
李心书与妻子一起辛勤劳作,靠卖点心为儿子盖房娶妻。他们夫唱妇随、配合默契,为别人送上甜蜜滋味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