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27日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荡人心、鼓舞士气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让与会代表和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大家表示,一定要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千年梦想,圆在今朝,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点赞这位新时代“愚公”。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位于井底。交通不便,乡亲们年复一年地在“井底”穷熬着。
  “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
  路通了,村里一步步发展起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
  “这份荣誉让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要更加努力回馈乡亲们。”毛相林说,村里下一步计划安装环保处理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游人,让村里人日子过得更好。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西武乡县故县乡五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国田激动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这也是我们能够取得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密码。”他说。
  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南省潢川县驻郑州党工委书记黄久生说:“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近年来,他依托流动党支部,组织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累计带领40万农民工务工增收。
  “春节后农民工务工需求旺盛,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为群众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
  现场听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名字,老父亲黄忠杰红了眼眶。
  在这场斗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实践铸就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再唱花儿等你来……”一部热播的《山海情》让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成了“网红”打卡地。20多年前,宁夏西海固贫困群众在政府号召下移民搬迁到贺兰山脚下,在福建援助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闽宁镇应运而生。
  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表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等让他印象深刻。
  “总书记倡导推动闽宁协作,有力促进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启示我们要探索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走出东部和西部共同繁荣之路。”张文说。
  春意盎然,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游客络绎不绝。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贫困山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当时,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到2020年已增长到18369元。这次大会上,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村支书施金通激动地说,十八洞村干部群众努力探索“精准扶贫之路”,依托当地条件,发展山泉水厂、种植猕猴桃、发展旅游业……村民富了,以前村里很多光棍都脱了单。
  施金通说,十八洞村要让村里的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争取一年一个大台阶,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突破一千万元。
  25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从国务院扶贫办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见证了这段历史。
  “我们立足国情,把握规律,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苏国霞说,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在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干出来的,其经验做法将成为指导乡村振兴的法宝。
  乘势而上,奋勇前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取得更大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东省海丰县赤坑镇大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立业说,自己本来对今后农村发展的人才缺口有些担忧。“听了总书记的话算是吃下了定心丸,总书记说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从2016年驻村至今,张立业一直致力于发展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村里建起腐竹厂,解决大量贫困户就业并固定分红,同时还创办合作社、打造电商平台,将大化村“扶上马”。
  为更好地“送一程”,张立业已经筹划了新项目。“我们想盘活村里撂荒的土地,建立线上平台租给对农业感兴趣的上班族,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出种菜、施肥等指令,周末有空也能来现场体验农耕。”他说,希望项目早日落地,帮助村里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走出人民大会堂,牧原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告诉记者,企业以生猪产业为主,希望将生猪全产业链全面融入农村。“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创新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在带动农村实现产业兴旺方面发挥作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