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2日
又见班台桃花红
“桃花节”劲吹文旅风 乡村游铸成“金”招牌
    人面桃花。(资料图)

  文/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通讯员 王志远
  阳春三月,又见班台桃花红。还记得三年前新蔡班台上空那几位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桃花仙子吗?
  迎着金色的朝阳,行走在逶迤东流的洪河沿岸,油菜花开得一地灿烂,河水清澈见底,三三两两的黑水鸡畅游其间,一抬眼一座巍峨雄伟的大闸撞入眼帘,班台村到了。
  天女散花,别出心裁的桃花会
  桃花年年开,岁岁花不同。不知不觉,班台桃花节已举办三届。从第一届的“桃花开了”,到第二届的“梦回班桃园”,再到第三届的“网上云赏花”;从乡村自主举办到升格为县委、县政府主导,班台桃花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精彩。
  如果说哪届桃花节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那应该数第二届天女散花了。常关注天中晚报抖音号的读者,一定对
  两年前晚报创刊三十年来第一个以抖音形式出现的号外记忆犹新。这个号外就是班台桃花节上桃花仙子从空中踏歌而来,上下翻飞,飘飘洒洒,那惊艳的空中芭蕾,赋有创意的开幕式设计,看呆了台下观众,轰动了十里八乡。那届谓之为“梦回班桃园”的桃花节也成了经典,至今仍为民众津津乐道。
  这个空中仙女散花的表演视频,即刻火了新蔡人的朋友圈,也引起了天中晚报值班总编的注意,指示刚成立不久的融媒体部以晚报视频号外的形式火速编发,一天浏览量300多万,点赞超过6万,留言4500多条,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天中晚报年度最火短视频。
  以节为媒,小顿岗渐成小江南
  举目望去,宣传展板上“春染班桃源,醉美洪汝河”的本届桃花节主题十分抢眼。看桃花、尝美食、忆乡愁,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这个洪河岸边的传统村落在乡村旅游的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班台村201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定为3A级景区试运营点。现在的‘班桃源’流转土地近600亩,栽植桃树2万余棵,另外还种有无花果、葡萄等18种果木”。顿岗乡负责人介绍。
  班台地处洪河与汝河交汇处,地势低洼,素有“洪水招待所”之称。水患给顿岗乡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灾难。近年来,随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当地干部群众有效利用水资源,开沟、挖渠,做活水文章,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的产业布局。
  以花为媒,桃花也有诗与远方
  班台桃花节从第一届开始,就把桃文化作为节会的重要版块之一,搭擂台、设展览、重奖评,吸引县内外文学诗歌及朗诵爱好者、书画家参与节会。
  桃花节前夕,这些文人墨客、诗词达人、社会名流被桃花源主人请到桃花源,他们所到之处,心中装满着“桃花源”,眼睛里长满诗词,脚步所达之地开满鲜花。
  观了荷园又走进桃花源,迂迂回回,兜兜转转,那满树的繁花、满树的诗情画意令他们流连忘返。“班桃园里风华蕴/菡萏水中灵秀藏”“等待/等一朵花的开/像等一个人迟迟地来/像蝶在似梦非梦的徘徊/像醉醺在一首诗里的情怀”等诗词随口而出,醉了班桃源,也映红了百姓的脸。
  人杰地灵,人文顿岗悠韵长
  顿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就发生在顿岗乡沈岗村,他曾在叶县任职,由于勤勉敬业,政绩卓著,被人尊称叶公。黄庄村明代两朝帝师、礼部尚书杨道显,其作品《杨道显与白玉杯》流传至今。清朝下丕岗的李葆醇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方圃文集》,当代长卷画大师李丁陇绘制的二千米长卷《和平世界图》,震惊中外书画界。吴张庄村的铁石磙,经年历代,仍流传着许多美好传说。
  顿岗历史与人文共胜、生态与绿水同美、养生与旅游皆宜。在这里,既有“一口桃香天下”的班桃源田园综合体,也有“吃一口就忘不了”的顿岗大米、顿岗油膜;既有享誉全县的“红瓤沙瓢番茄”,还有每年春节脱销的“顿岗野生鱼”。
  就在发稿前夕,省第五批非遗项目公示,顿岗油馍赫然在列,成为顿岗文化的又一金字招牌。
  “桃花节”劲吹文旅风 ,乡村游铸成“金”招牌。从班台桃花节到顿岗稻香节,让农民成为节庆的主体,让八方来客畅游美丽乡村,驻足体味乡风文明,从而让乡村游成为拉动一方经济的强劲马车。从这个意义说,班台桃花节搅动了原本寂寂无闻的乡村,同时也让城里人有了一个体味稼穑之苦、农耕之乐、美景之悦、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心灵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