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英向来访者介绍麦草画。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麦秆在普通人眼里或许一文不值,而袁月英却用另一种方式赋予麦秆“第二个春天”,一根根麦秆在她手上可变成人物、花鸟、庭院……成为精美绝伦的麦草画艺术作品。
麦草画,又称麦秆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已有千年历史,被誉为“民间剪贴艺术瑰宝”。
“麦草画就是我的全部,我要做到感动自己。”当这句话从不善言辞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袁月英嘴里说出来时,记者有点意外。
踏着三月的春风,在一个美丽的上午,记者在汝南县产业集聚区袁月英麦草画生产基地,和从事麦草画制作和研发二十多年来袁月英来了一次面对面的访谈。
赋予麦秆“第二个春天”
麦草画又名麦秆画,它起源于清,兴盛于当代,历代工艺爱好者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不断推陈出新,采用先进的工艺精工制作而成。在交谈中,袁月英将自己家族麦草画的传承向记者做了介绍。她说她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自己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袁月英说她奶奶心灵手巧,扎的灯笼深受十里八村的人喜欢。父亲在奶奶的影响下,喜欢美术,后来父亲带领村民生产麦草画。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袁月英从小就对绘画、剪贴等技艺,掌握得很熟练。1991年,袁月英毕业后,被安排到罗店镇政府上班,工作之余就跟着父亲制作麦草画。父亲倾情制作的每幅麦草画作品,都焕发着艺术的魅力。透过作品,袁月英能深切感受到父亲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父亲这种敬业、不服输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她。
1998年,袁月英创作的麦草画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公司被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天中麦草画”商标还被成功注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袁月英介绍,要把麦秆做成一件件精美的麦草画工序很多,包括蒸、煮、浸(把麦秆处理软)、剖、刮(剪破后将绒毛刮去)、碾(碾平)、贴(贴在纸上)、剪(剪成需要的形状)、烫(用烙铁烫出图案)、粘贴、组合(成图)等十几道工序,通常一幅简单的麦草画要制作一到两天才能完成,得动数百次甚至上千次剪刀。
袁月英醉心于麦草画,据工人们讲,袁月英有时为了一个画面的最佳效果,常常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苦苦揣摩。比如为电影节制作《大禹治水》的时候,她和她的创作团队翻阅了很多资料,巧妙构思,刻苦钻研,用嬉戏的鱼群体现了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开幕晚会中部会场汝南县以“鱼”为载体、以“渔”为脉络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
麦草画经过袁月英的创新发展,已由平面变立体,单片变多片,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提高了。麦秆通过袁月英之手,实现它一生之中最完美的蜕变!
每一幅作品都精益求精
多年来,袁月英创作的花鸟、山水、动物、人物等作品,已远销国外,使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丽成果扬名海外。袁月英说,能将中国古典名画的精彩场景一一展现,并让世人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麦草画的艺术价值,她愿足矣。虽然麦草画费时费力,但是袁月英有一个原则,就是出售的每一幅麦草画都必须是自己满意的作品。尤其在麦草画的创新发展上,袁月英付出了不少心血。袁月英先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新产品,比如花瓶、水杯等。原有麦草画瓶是实木胎,庄重古朴,但缺乏瓷瓶的光亮华丽。袁月英就摸索着做瓷花瓶。开始技术不过关,配方掌握不好,花瓶有时会出现炸裂和起雾等质量问题。产品不稳定,经常有客户要求调换,对当时公司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袁月英认为,不管干什么,可以丢钱,绝不能丢信誉,就坚持一直调换到让客户满意。后来,袁月英和她的团队熟练掌握了制作技术,钧瓷、汝瓷等各种瓷器都能制作成漂亮的麦草画瓶。
为了让麦草画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袁月英还大胆尝试,在原来平贴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试验,创作出了立体图画。传统麦草画采取平贴的方式,形式单一,立体感不是太强。袁月英就想把它做成活灵活现的,比如把花做的和盛开的一样。开始没有经验,麦秆折不起来,没有柔软度。因此,麦秆的处理首先是一个难关,麦秆不能太硬,必须刮得很薄。其次,熨烫的时候也要掌握好,这样层次感和立体感才能出来。制作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成功,袁月英和她的团队先试做一朵小花,成功了再做大的。
不同的事物表现方法也不同,如石头的制作就让袁月英费了一些功夫。在摸索中,袁月英从农田里的土中找到了感觉,就把麦秆打碎,一层一层地往上排,覆上很多层,把有的地方做的高一些,有的地方做的低一些,再通过熨烫,立体感就很好了。同时,这种方法还突破了麦秆不够长的局限性,大小作品都能做。
袁月英创作的月季、牡丹等立体麦草画,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创作的山川、石头、动物、飞禽等作品,更是大气磅礴,呼之欲出。出外展销产品时,袁月英的特色立体麦草画,就连同行见了这些作品,都为之惊叹。
袁月英还通过不断探索,努力把汝南的梁祝化蝶、宿鸭湖风光,平玉的车舆文化,泌阳的盘古文化,西平的嫘祖文化,遂平的嵖岈山风光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画中,提升了麦草画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袁月英还在县城北门里建立了“袁月英麦草画文化艺术培训中心”,重点开展残疾人麦草画技术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袁月英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让残疾人通过培训在家就可以就业,不出门就可以挣钱,让他们通过自食其力走上脱贫致富路。2015年公司被省残联评为“河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2019年又被中国残联评为“中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从事麦草画制作和研发二十多年来,袁月英创作的麦草画作品获九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证,袁月英也荣获了天中工匠、市拔尖人才、省高级民间艺术师、省宣传思想文化专门技术“四个一批”人才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令人可喜的是,袁月英的两个孩子,也都对母亲的手艺表现出强烈的喜爱。女儿大学读的传播专业,儿子学的是美术,袁家麦草画可谓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