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30日
“我曾在国外修铁路”
    陆华伟和外籍人员讨论施工方案。

  全媒体记者高琳琳
  市区文新路一家副食店的店主陆华伟是一个热情的人,到他店里的人都会被这个小伙子的笑容所感染。但很少有人知道,毕业于陕西交通技术学院的他曾在国外修过铁路。
  今年33岁的陆华伟是开发区关王庙乡陆庄村人,2013年从陕西交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参加一带一路项目,跟随中铁隧道局在乌兹别克斯坦修建铁路。在甘姆奇克隧道工程中,他担任助理工程师兼英文翻译。
  “国外的条件差,特别是那些小国家,施工现场常常会有山洪暴发。”陆华伟说,“当地人知道中国人是来帮助他们的,所以对我们特别热情。当地政府也经常来慰问,时常送一些牛肉什么的。”
  “刚去时饮食和当地人一样,饿了吃馕饼,渴了喝点儿瓶装水。后来工地来了中国厨师,大家的生活才日渐好起来。”23岁出国时,陆华伟还带有憧憬,刚到国外的时候,因为隧道在山里修建,所以必须在山上修建住房,房子从设计到施工都是由他们自己完成的。刚开始只能住帐篷,而且没有水。春季的乌兹别克斯坦特别冷,好多地方都还是皑皑的白雪,所以只能化雪使用,洗澡更是困难的事情。住在山上还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比如狐狸、狼之类的。
  在国外工作3年,陆华伟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咱们中国工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当地海拔两千多米,气候寒冷干燥,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欧美以及日本的地质工程专家都望而却步,但是我们中国的工程师和工人却冒着频繁岩爆的危险,不但保质保量地完成中亚第一长隧的施工,而且工期比预期大大缩短,获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
  虽然辞去国外工作回到家乡,可陆华伟对这段经历难以忘却,特别是在这段工作中养成的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开创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