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2日
“以虫治虫”天牛不再“牛”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永良)5月31日上午,记者在市开源公园看到,市园林科研所的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公园工作人员对园内的金叶复叶槭、白蜡、柳树等树木上的天牛、吉丁虫等蛀干类害虫进行针对性防治。
  据介绍,开源公园受天牛危害严重的树木有金叶复叶槭、白蜡、柳树。据市园林科研所工作人员王敏介绍,今年,园林部门首次尝试使用天牛的天敌——花绒寄甲、管式肿腿蜂,用“生物武器”防治蛀干类害虫。这是我市首次尝试“以虫治虫”,对园林害虫进行更具安全性的生物防治。
  园林工人在树干上钉上花绒寄甲卵卡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根据树木的危害程度,释放的卵卡与成虫数量不同,卵卡内含有几百只花绒寄甲的卵粒。
  王敏告诉记者,蛀干类害虫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生长时会蛀食树干和树枝,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树木死亡。由于蛀干类害虫深藏在树皮下和树干内,蛀道弯弯曲曲而且非常长,害虫深藏其中,药液很难接触天牛,药物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管式肿腿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王敏说,“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利用了自然界中昆虫的多样性和制约关系,调节益虫和害虫的生物种群密度,通过人工繁育、释放天敌,把害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实现“保益控害”“有虫无灾”。
  据了解,截至6月1日上午,园林绿化科研所、开源公园和南海公园工作人员对开源公园与南海公园内金叶复叶槭、白蜡、柳树和法桐受天牛危害严重的树木释放了花绒寄甲卵卡2200张、成虫5000头以及管式肿腿蜂350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