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6日
“三益”牌伸缩手电筒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通讯员 王峰威
  “三益”牌伸缩手电筒,民国时期三益电器制造厂出品,2013年征集,现藏驻马店市博物馆。手电筒外壳为铜镀锌材质,灯头玻璃罩直径6.5厘米,柄直径4.5厘米。在当时属名牌产品。
  手电筒造型独特,根据需要旋转下部握把处,可两节变三节,拉长高28厘米,收缩高22厘米。上下有两个推钮,拨动上面正方形钮可调聚光或散光,下面的长方形钮既是开关又可以调节亮度,拧开手把可装两节或三节一号电池。上面印有“中国政府特许专利,专利证第六十八号”,中英文“将钮推动光线可聚可散照远照近便利非常”,柄底部印有三益商标及“三益电器制造厂”,字体均为繁体字。
  这是一件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使用过的手电筒(如图),保存基本完好,由于使用时间长,部分地方已变形。1938年11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在驻马店确山竹沟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负责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工作。
  刘少奇到竹沟后,多次到孤山冲做社会调查。1939年11月,“竹沟惨案”后,竹沟留守处同志在孤山冲、太白岭一带活动。1944年秋,党中央作出发展河南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四军五师豫南游击兵团挺进河南,开辟了孤山冲抗日根据地。在孤山冲建立了中共河南工委、河南挺进兵团司令部,及豫南地委、行署、军分区,成为河南挺进兵团的后勤基地,为“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障。
  据原持有人称,该手电筒为当时部队所使用并留传至今,新四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作战过程中,有时会住在老农家,为表达感谢,临走时赠送一把手电筒,故事已无从考证,但这把手电筒承载着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义。
  “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1938年1月迁移到江西南昌。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共歼日伪军三十一万七千余人,同时也付出了伤亡八万九千余人的惨痛代价,建立了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坚持和发展华中人民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5年8月,新四军发展到三十万人,配合全国各地的军队举行大反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浴血奋战。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立下了卓越功勋,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抗战手电筒不单单是一件照明用具,更是一份被珍藏的红色记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弘扬“铁军精神”,做到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自觉从革命先烈和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历史功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