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0日
心中有大爱 文字接千载
——魏世涛和他的甲骨文书法
    右为魏世涛。




  

文/图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实习生 郭家昊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学也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甲骨文艰涩难懂,形同天书。
  日前,我市书法家魏世涛的《甲骨文书法字典》出版面世。作为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之学科,甲骨文研究事关文化之传承。魏世涛先生此次《甲骨文书法字典》出版,填补了传统文化一项空白。对弘扬国学文化及古文字传承具有不可或缺之重要意义。
  魏世涛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对文字有着不可言说的缘分。如今,他对甲骨文十分着迷,并将其创作为书法,甲骨文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割舍的爱好。
 

从小就对汉字感兴趣

  不久前,记者如约来到魏世涛老先生的家。与记者未见面前想的一样,老先生儒雅温和,说话声音不大但有力,屋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字画。他热情地为我沏上一杯茶,就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一个人为何喜欢甲骨文书法几十年?这件事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据魏世涛讲,他出生在书香世家,老父亲是教书先生。他小的时候,家里就挂满了字画,其中还有齐白石的四条屏,可惜的是他当兵回来时,四条屏已不知去向。受家庭熏染,他从小就对文字有好感,一本线装《中华大词典》已被他翻烂。
  后来他进厂当了工人,当时安阳生产的一种火柴盒上印有甲骨文,工友不认识,就去找他认。他居然卡了壳,工人议论纷纷,“世上还有世涛不认识的字?”这件小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他把目光瞄向了甲骨文。为了寻找资料,他多次到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为了推广甲骨文,他编写了用甲骨文书写《瀚墨重阳》《甲骨文毛泽东诗词集》两本书。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界专家对魏世涛的甲骨文书法评价是,焕殷契神采,追先祖遗风。得浑厚朴茂之致,具斩钉截铁之力。
  魏世涛对宇宙自然,充满敬畏。“作为书者,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才能对自己的创作负责。”魏世涛说。
  

为推广甲骨文乐此不疲

  为了推广甲骨文,魏世涛归纳、整理书写出甲骨文《中华字经》单字4000个。他在景德镇一待几个月,烧制带有甲骨文的瓷瓶。
  “人们觉得甲骨文高高在上,看不懂、学不会,我每年都要印制甲骨文日历,目的就是让甲骨文走进大众,让大家都能爱上甲骨文。”提起编印日历的初衷,魏世涛表示,“我的理念,或者说我的梦想就是让甲骨文走进寻常百姓家。”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位卑未敢忘忧国,点滴之处见精神。”魏世涛告诉记者,虽然他年过古稀,但是他喜欢甲骨文的热情不减。
  魏世涛书作的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结字上,大小不一,均衡对称,格局稳定。章法上,更具镌刻技巧和笔墨特色。“甲骨书法”多用直线、曲线也由短直线接成。起落笔多中锋,故线条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魏世涛甲骨文书作外形多以长方形为主,偶有少数方形,字形结构方圆结合,每行上下、左右、疏密有变,前后呼应。
  魏世涛先后以甲骨文书法创造性地译出毛泽东诗词160余首,明清《楹联墨选粹》300首及名诗短句300余首。2006年书写的毛泽东诗词甲骨文百米长卷,在国内外引起了空前轰动。2007年书写的280米甲骨文长卷,被河南万通碑林工作室收藏。
  甲骨文许多字都是多形的。魏世涛向记者举例,一个“羊”字就可以参考40多种样式,因为这种字在创造之初,就只是为了表达某种事物。魏世涛表示:“甲骨文字形之多,字画之繁简不是书法研究的难点,这么多的字形能否表达现今该字的神韵最要功夫。友人向我求一幅歌颂大数据信息管理的字画,我就用了5种不同字形在草纸中反复推敲,最终选取最能表示当下意境中该字的声音来完成书法作品。”
  魏世涛书法精湛,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与公益活动。今年初,魏世涛先生将书写的三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和一件瓷器作品捐献给驻马店市博物馆,驻马店市博物馆接受了捐赠并向魏世涛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在魏世涛眼中,甲骨文是连接古今文明的桥梁,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但真正了解并关注甲骨文的人并不多。学习甲骨文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魏世涛说:“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我们珍视,年轻人要好好地去传承、发展啊!”
  魏世涛将所深爱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融合在自己的生命里,临池挥毫且忘我不已,伏案握笔,蛇走龙舞,醉情墨香。魏世涛说:“甲骨文书法创作,既可得到精神文化享受,又可以字来交友。今后,我会更加专心研究甲骨文书法,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