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7日
大厨巧手剪出幸福花
——“渠氏剪纸”传人张鹏和他的剪纸艺术

    永远跟党走(剪纸)张鹏/作

   文/图全媒体记者郭建光
  在确山迎宾馆有这样一位厨师,温暖的火光中,他以腕力为点,先用拇指发力将炒勺微微朝怀里拉动,然后用其余四指将炒勺略向前送,说时迟那时快,勺子迅速上扬,锅内菜肴离锅翻身,不偏不倚,炒勺稳稳接住菜肴。这套颠锅技巧,厨师张鹏不知私下练过多少回。砂锅炖大鹅、红烧松针鱼都是他的拿手菜,而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剪纸高手,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推广与传承的文艺青年。
  1989年出生的张鹏家住确山县郊区,每天他白天骑车上班,夜晚回家后他会趁着家人熟睡之际,一个人在二楼房间里构思画面然后剪出一幅幅剪纸作品来。
  身为家中独子,张鹏从小就喜爱绘画、剪纸,他小时候看着母亲张秋菊义务为邻居剪鞋样,春节前剪窗花。
  “当时感觉很神奇,母亲手起刀落,就能将心中想要的样子剪出来。”张鹏回忆,小时候母亲张秋菊会在闲暇之时,教他剪一些作品,虽然他手脚笨拙,但剪得很认真。
  

传承:四代人的坚守

  张秋菊的母亲渠永枝已经92岁了。渠永枝是在娘家的时候跟着母亲学习裁剪的。渠永枝在方圆十几里很有名,能剪能缝,做出来的衣服、鞋子有模有样,还能描红、剪窗花。“我是耳闻目染从小跟着她学的。”张秋菊告诉记者。
  “我姥姥出生在大户人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上私塾,后来到汝南县城上学。她聪明好学,识文断字,结婚后,她还与姥爷一起办了私塾,附近的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姥姥也是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经常拿着自己的画张贴到学堂墙壁上,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张秋菊回忆,姥姥每到春节都会剪出十二生肖的图案,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然后张贴到灯笼上,分发给孩子们。那些乡村宁静的时光至今令张秋菊记忆犹新。
  在张鹏眼里,母亲张秋菊就是自己从事剪纸艺术的第一任老师。
  “母亲在姥姥的熏陶下,同样出手不凡。她心灵手巧,一看就会,巧手剪出猫头鞋样,先贴鞋帮上,然后用五彩线缝上猫头,活灵活现,还为新婚夫妇剪窗花、大红喜字,深受乡邻的尊重。”张鹏告诉记者,小时候接受的事物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他读大学期间学习绘画,对色彩对造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这些运用到剪纸中,得心应手,也更加笃定自己要把渠氏剪纸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决心。
  

发展:剪出幸福美好生活

  大学毕业后,张鹏曾在南方打工。在无聊的时候,他会在心中构思自己的剪纸作品。然后拿出心爱的剪刀剪出一朵花或者一个复杂的图案。“剪纸无论材料还是手法技巧流派很多,我们家坚守的是传统剪纸,只有根植传统扎根人民,剪纸艺术才能发扬光大。”张鹏说。打工期间,他也不断到当地的文化馆与社区参加一些文化民俗活动,看到南方的剪纸流派,揣摩着这些与中原剪纸的不同,取其所长为自己所用。后来他成家立业,回到故乡,然后应聘了厨师的岗位。
  “人生不可一日不食,精神上也不能一日无味。”张鹏每天的安排就是早上9点出发到宾馆准备菜肴,然后根据客人所需,油盐酱醋一字排开,根据自己的经验努力做出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来。同样,对张鹏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剪纸逐渐成为自己毕生所爱。
  尤其是疫情期间,生活几乎停摆,守在家中的张鹏拿起剪刀开始创作大型剪纸作品。巨幅钟南山抗疫剪纸作品,画面上钟老神情笃定,目光如炬,看着就令人心安。尤其是画面上一位位佩戴口罩的医生护士,还有等待救援的患病同胞,都被张鹏安排得别具匠心。
  “国家有难,每一个公民的感受应该是相通的。我把对英雄的崇敬与热爱,对医护工作者的尊敬与钦佩,通过剪纸的方式传递出来。”张鹏谈起自己的剪纸作品侃侃而谈,每一幅剪纸作品都是他追求路上的最好见证。
  读《红楼梦》,张鹏就构思着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聪慧敏感的林黛玉,泼辣豪爽的王熙凤,举止娴雅的薛宝钗,每一幅作品都匠心独运,倾注着自己的理解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令人过目难忘。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中国最早出土的剪纸,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五幅团花剪纸。这些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补遮挡的处理方法,映射着古人的智慧。
  “杜甫《彭衙行》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就已流传民间。”张鹏向记者讲述剪纸的前世今生,画面感扑面而来,可见其对剪纸的痴迷与钻研,真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触电”:剪纸达人的直播生活


  “你看这张对羊,羊儿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的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板印花板。”天色朦胧,面对正在直播的镜头,端坐在书案前的张鹏对着粉丝侃侃而谈,他谈起剪纸艺术如痴如醉,也同样感染着直播间的观众。
  “原本就没有想着直播带货,看着我家二楼满满当当的剪纸作品,萌发了我通过抖音直播传播剪纸艺术的冲动。”每一场直播他都会准备许久,然后夜深人静解答粉丝的提问,同时根据粉丝的需要量身定制一些剪纸作品。江苏、山东、广东、安徽、广西、河北、江西、辽宁、贵州、湖北、宁夏……在张鹏的记录簿上,他的剪纸作品已经卖到祖国的许多地方。
  “张老师,你的剪纸作品收到了,真的很不错。和我们这儿的剪纸区别很大,有着更加质朴的情怀,尤其这些是手工剪的,更令人感到亲切。”一名粉丝这样留言。
  “网络时代真的是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我们赶上这个好时代,能够通过这些手段将自己的作品介绍出去。同时换得收入,从而提升自己学习剪纸的动力。”在张鹏心中,有着更大的梦想,“一个人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后,一定会考虑精神上的富足。我觉得每每夜深人静一个人从事剪纸工作是我最幸福的事儿。”
  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他特意构思了一幅剪纸作品,名为“永远跟党走”,并且在比赛中获奖。
  同在蓝天下,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质,张鹏有着纯粹的梦想与追求。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生肖、花鸟等图案,见证着一个年轻人不平凡的求索历程,同时也令他的生活充满激情充满阳光。
  “我们县文化馆的领导十分关心我的成长,准备把我这些剪纸作品做一个展览。我也不断向更多的剪纸艺人学习,提升自己,剪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馈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人。”年轻的张鹏有一儿一女,他们做完作业也拿着剪刀有模有样地剪着属于他们的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