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9日
“最美兵妈妈”王军
看望孤寡老人。

  通讯员 杨明华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20多年来,她情系国防建设,关爱孤寡老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军人家属的义务和责任,被乡亲们誉为“最美兵妈妈”。
  困难自己扛
  今年66岁的王军是汝南县常兴镇李楼村人,1975年与王更结婚,婚后生育了4个子女。王军的爱人在义马煤矿务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家庭负担全部落在她一个人肩上。白天,王军要管理10多亩耕地,回家后还要给公公婆婆和孩子洗衣做饭。20多年如一日,但王军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有好心人劝王军:“你一个女人在家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还要种10来亩地,要是累垮了,一家人咋办?还是让孩他爹回来吧。”王军何尝不想让爱人回来啊,但一想到煤矿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她咬咬牙,坚持挺了过来。
  时光荏苒。孩子逐渐大了,开支也大了,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单靠爱人的工资远远不够。除种地外,王军每天还到附近砖场打零工以补贴家用。本来就身单力薄的她更加消瘦,但为了孩子和家庭,王军从不叫一声苦。
  爱心助他人
  在常兴镇十里八乡,王军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本村孤寡老人王振民年迈多病,无人照顾。1988年的一天,王军来到王振民家说:“王大叔,您一个人生活困难,不如到俺家吧,俺照顾你。”王振民顿时眼眶湿润:“俺与你非亲非故,咋能去拖累你啊?”王军安慰他说:“只要有俺一口饭,就不缺您的三顿餐,您就放心去吧。”从此,王振民便生活在王军家。王军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精心照顾他。
  在王军的照料下,王振民的身体越来越好,便想回到自己家里生活,但他的两间破旧草房已成为危房。2000年,王军拿出8000多元钱为老人盖了两间新瓦房。2005年春,王振民因患肺癌多次到县医院住院,王军带着年幼的孙女住在医院照顾老人,为他擦洗身子,端屎端尿,喂吃喂喝,不嫌脏不嫌累。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地说:“老王啊,有这样的好媳妇,是你修来的福啊。”王振民流着泪说:“她哪是俺的闺女啊,但她比亲闺女还要亲啊。”
  在李楼村,不论哪家有困难,王军都会慷慨解囊、热心相助。今年100岁的孤寡老人谢氏生活不能自理,王军带着几个子女经常登门嘘寒问暖,对她无微不至地关怀。
  王军的善举感染着全村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危成大家自觉践行的新时尚。
  真情献国防
  1998年,王军的大儿子王洪刚高中毕业。当时正值“98”抗洪抢险,王军被部队官兵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感动,鼓励儿子参军入伍,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当年,王洪刚应征入伍。在妈妈的激励下,他在部队苦练军事技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6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2019年2月,王洪刚入选参加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领导指挥方阵。王军经常打电话鼓励儿子,叮嘱他一定严于律己,刻苦训练,展现新时代军人的风采,为家乡人民争光。由于训练强度大,王洪刚患了阑尾炎,不得不做手术。为不影响参加大阅兵,王洪刚在妈妈的鼓励下,病还没有痊愈,就回到训练场投入训练。同年10月1日,王洪刚与战友们一起,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在王军家的大门上,挂着闪闪发光的“军属光荣”牌。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光荣牌擦一遍。在她心里,有着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为支持国防建设,王军把李楼村的军属组织起来,成立了“兵妈妈爱心协会”。从2000年起,她们坚持每年为附近部队的官兵春送祝福、夏送清凉、秋送水果、冬送温暖,鼓励官兵们安心服役,苦练军事技能,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多年来,“兵妈妈爱心协会”先后赴军营开展慰问活动20余次,送慰问品价值20000余元。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名军人家属,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儿子的工作,关心国防建设,帮助他人,服务乡村振兴,做无愧于时代的兵妈妈。”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