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新宇。
郜新宇/作
郜新宇/作
郜新宇/作
2021年7月3日,厚写意——当代中青年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北京翰墨堂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国画作品强调写意精神,以书入画,把“写”的功夫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朴拙厚重,有的清新淡雅,有的气势宏大,总之,风格面貌各成一家。这次学术邀请展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写意功力修养。我市画家郜新宇受邀参加。
(一)
郜新宇学画是从小临摹小人书开始的。一开始,没有老师,也没有专业的书籍。后来他临摹一本书上的鲁迅先生的木雕像,被一学过素描的同学看到,介绍郜新宇去外县学习,他从此走上了学画的道路。
郜新宇有一段时间实在画不进去,提起毛笔像喝苦药一样难受,不敢面对宣纸。西画的造型、塑造,一直引着他往照片的效果深入。上学时他曾问他的导师是否应该深入地学习传统?得到的回答是:“我不学传统就这么成功,你也不用学!”郜新宇后来认为这样的引导使他误入歧途。
“中国艺术,特别是山水画是作用于表现心灵的。中国的山水画从来不以表现自然为目的,而是自身人格精神的展现。中国艺术的妙音在形式之外,它最终关心的是人的生命存在以及生命的意义,在于抚慰文人漂泊的灵魂。中国艺术是空灵写意的,要在画面之外传达意境、神韵。真正的艺术是心灵的吟唱。心灵对外界的感知与吐纳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而我们今天的艺术,不是把心灵交给名利就是交给世俗,唯独不交给自己!”郜新宇说。
痛定思痛,郜新宇决定从头开始,贴近传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细致地了解、把握传统的内涵和精神追求。在对经典的临习中,回到特定的历史文化情景中,寻找精神与山水的契合处。在临摹、读书、写生的反复求证中,体悟文脉。于是,园林成了郜新宇近几年的表现对象。园林是文人艺术的精华,具有特定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美学意蕴。画中寓诗情,园林参画意,诗情画意遂为园林的主导思想。园林的冶造手法充分体现了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生命观、宇宙观。
(二)
做书画家是郜新宇一生的追求,他说他只是一位写写画画的人,不追名,不逐利,只希望每年都在书法绘画上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在研习书法绘画时,构图、气势、意境、墨韵他都会用心去尝试。由于生在嵖岈山下,耳染目睹美丽的锦山秀水,画中的意境是他儿时起对真山真水的印记。这种记忆是真切的、美丽的、幸福的,是让他终生难忘的。每当画画的时候,他都会感到愉快。他的山水画很少着色,因为他喜欢水墨。水墨给人一种稳重、深厚和含蓄之美,更利于他对心境的表达。
他只以自己的方式和直觉去完善他的思考。他笔下的景与物,都充满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他的生活是清贫的,但绘画使他每天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同时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近几年来,他摸索创作了许多作品。因不知画得如何,因此他常将创作的一些心得与同行们交流,每外出一趟都会找当地德高望重的前辈、名家、同行指点,进行交流。“以后,我会更用心地去画,将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用笔去涂抹在画纸之上,画出更美好的画作。”郜新宇说。
(三)
中华传统书画有数千年之文化积淀,留下无数的经典和法门。古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古人对取法闻道是何等的重视。学习传统绘画好比深山采矿,有金银铜铁,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触及法门。
郜新宇非常重视传承。他认为,学习传统中国画,要建立起对传统的正确认识和见解。要在摹古基础上锻炼眼界,眼高者心自高,只有心追手摹才能心手双畅。
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曾说,遂平县出画家,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说神笔魏画的故事,据说魏画笔下的龙点睛可以飞天。后来,了解到遂平人魏紫熙也很厉害,是南京金陵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有一年元宵节我去遂平看郜新宇的画,一看,心中暗暗称奇:好山水!好手段!郜新宇的山水画有三点值得称道,即对传统的领悟、对造化的参神及对二者的有机整合。郜新宇的山水非有大胸襟大气派不能为。郜新宇真诚谦和,质朴坦率,热情执着,十分性情。他的山水画中透出的是厚重的文化修养、笔墨灵气和勤奋功力。读他的画可以读出宋画之博大、苍厚与谨严,元画之清幽、率意与洒脱。他习古而不泥古,独辟蹊径,借古人写意之精神、运传统之笔墨,创出了具有独特地理特征和鲜明时代风貌的作品。
郜新宇书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他深厚的修养、广博的学识,于作品中展现的苍、雄、秀、逸的艺术特色,使得他的诸多作品被很多国内外朋友圈中收藏。他的作品不仅注重笔墨的丰富性,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宣泄。他在充分发挥自己用笔技巧娴熟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对意境的营造,注重格调与情趣的把握。郜新宇将古典人文精神酣畅淋漓地表现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使作品气息高古、醇正,形、神和谐统一。可以看出,郜新宇对于意境的营造,蕴藏着宽泛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及自我精神的表达,让人能感受到他对传统书画的理解和诠释。
无论工作、书画,在郜新宇看来,都是修行。“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永远都是一个在漫漫艺术道路上长途跋涉而又乐此不疲的艺术学徒。”郜新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