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向顾客展示一个老盒子。
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小玩意儿。
柜台上的物品琳琅满目。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市里越来越繁华。霓虹灯下,花天锦地。但人们在朝前的路上,往往将一些老式的东西遗落。而古玩市场,就是带我们寻回那些遗失岁月的地方。
有人说,一个人要想了解一座城,一定要去它的古玩市场逛逛。因为关于这座城的记忆,古玩市场都有。不管哪座城市,都有古玩市场,驻马店也一样。
收藏爱好者的乐园
每到周末,市民赵爽就会挎一个布包,拿着手电筒,来到位于建业市场古玩城闲逛,这是他多年的一种爱好。他说,虽说是闲逛,其实他是过来淘古玩艺术品的,“看到好的东西,就会出手买一件。”因此,几年下来,他收藏了不少好东西。
建业古玩城市场相关负责人开高产介绍:“每个周末上午,古玩城都比较热闹。从四面八方赶来逛市场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捡到漏。”开高产说,商贩会从民间收集老物件,而古玩爱好者也会来这里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淘。
一名店主告诉记者:“许多旧物都是可遇不可求,因为有可能下一秒就被买走。看对了就是种眼缘,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旧物市场淘到怎样的惊喜。”
来这儿淘旧物的人,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对他们来说,收的是情怀,买的是回忆。
旧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磨砺,承载了原主人所有的过去。旧物——它见证了太多的人来人往,在它的身上积攒着厚重的岁月。
看到这些摆在店内的旧物,在经过漫长的辗转与时间的洗礼之后,颜色褪了,款式旧了。但是,它们依然是很多人年少时最美好的礼物吧!所以,古玩市场是一个怀旧的好地方。
缝纫机,久违的记忆,它在多数家庭里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与自行车、手表并称为“三大件”,是当时结婚的标配之一。
喜欢老物收藏的周先生说:“再次看到这几台缝纫机,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每当过完农忙时节,母亲就会抽空帮我做几件新衣服,她脚下的缝纫机嗒嗒地响个不停,仿佛是在昨天,但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
冯先生喜欢收音机。他说:“我每次遇到收音机,只要相中,都会买下。我很怀念那个收音机的年代。我拥有第一台收音机,是小学五年级时,那次考试得第一,爸爸奖励给我的。那时每天晚上入睡前,都会打开它并戴上耳机,模糊的声音伴随着吱吱的声音听着入睡。 廉价的收音机带着的电流声仿佛是催眠曲,至今依旧怀念那时一个人但是热闹的夜晚。”
“我更喜欢收藏这些生活用品。”张新开老先生说。他刚刚从附近的一个摊位上买到了一套火柴盒,盒子的牛皮纸上画着长城,“我家灶台上长年就是它。那个年代,煤气罐配灶台,灶台还不能电子打火,家家户户离不开火柴。”后来想起火柴的时候,他找了好久,发现北京火柴厂已经不再生产。直到这一天,他说:“这个火柴盒,让我找回了三十多年前生活记忆。”
收获喜悦的地方
每家古玩店里基本上都会有一些古书或者古画。有旧杂志、旧报纸,有老课本、连环画,也有历史文献;有孩子喜欢的小人书,也有大人钟爱的珍藏典籍。
对于不少旧书爱好者来说,逛旧书摊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市民夏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淘书心得:每周六,他都会到市场转一圈,若是运气好,淘到了心仪的好书,便会与书友一起分享。
在董先生看来,周末逛旧书市,除了能获得“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喜悦,还能感受到一种浓重而温馨的人情味,“因为旧书而结缘的三五好友,总能在书市上相遇,聊聊最近淘到的好书,交流一番,收获颇多。”董先生说。
逛旧书摊除了淘书,还能发现不少有趣的故事。胡师傅说,几天前,他在书摊上遇到一个小伙子,花100多元买了一大摞上世纪出版的武侠小说,“一问才知道,他是个‘武侠迷’,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只要看到旧书市场上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都会全部收购。”胡师傅说。
“旧书摊上有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漫画书、连环画、老画报,还有以前的教材、课本,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四大名著连环画,以及高尔基系列连环画等,因那个年代买不起,或者曾经有现在已丢失,心里一直记挂着,没想到能从旧书摊上淘到,那个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看到过去留下的纸质东西我就心动,很有时代的记忆,是一种回忆的载体。不一定非要买下来,只是来看看这些老报纸、老画册,翻翻过去的老书,年轻时的日子仿佛出现在眼前,不用花什么钱,就享受到了快乐。”市民老彭说。
讨价还价,应该是逛旧货市场最大的乐趣所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顾客为以便宜的价格带走“心上物”而开心,店家却为一时的嘴快而懊恼。
这里的人大多穿得很随意,不时在摊前挑挑拣拣,完全不像是在逛街,更像是在寻找自己的记忆与故事。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前人的故事,静静地在这里,等着下一位有缘人将它带走,续写新的故事。
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逛旧货摊儿其实是一种人文景,一种长见识增知识的文化乐趣,讨价还价间是人与人的社交,也是智商情商的博弈。旧货市场的真正魅力恐怕是在某个角落里拍掉灰尘,拿起旧物件,享受那种忧若时光交错,勾起年代记忆的美好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