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7日
三架山水库
  文/陈万洲
  三架山水库是我早年见过的最小的山区水库,也是最具有山野气息的水库。
  1982年盛夏的一天,我与几个朋友第一次到三架山水库钓鱼。我们骑车过了胡庙,沿着尹河河谷颠簸南行。在河谷两边,不时可以看见一缕缕蓝色的炊烟在村落上空袅袅升腾,山坡上的庄稼散发着清爽的气息。我们来到了大坝上,眼前的湖水,水面不是很大,湖水清澈。四周有几个人在专注地钓着野生鼋鱼(俗称老鳖),我们也很快抛下了鱼钩。
  七月的天气,云彩在水中变幻着不同的图案,有几只水鸟低低地掠过水面,箭一般地向远方飞去了。布谷鸟在对岸清脆地叫着,山谷中显得格外清寂空阔。水库三面环山,近处的山是藏青色的,生长着许多花果树木,岸边的灌木丛中,随手可以采到一些青涩的野果。左岸依山傍水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缓的山坡,那是牛羊天然的牧场。一群黄牛在草地上漫步觅食,偶尔懒懒地打个响鼻,响声从左岸划过水面,到右岸山崖间重又折回,直到悠悠地消失在天际里……湖水是青绿色的,野生鲢鱼在水中穿梭游弋,胆子大一点的把脊背露出水面,划开一道波纹,又躲进水底逍遥去了。四周很静,水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倒映着山和树的影子。
  忽然阴云罩顶,零零星星下起雨来。雨点落进湖里,水面上顿时泛起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圆圈由小到大,相互碰撞后又随即消失。雨点渐次密集起来,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水泡。那几个钓鳖的人戴上斗笠,一动不动守在湖边。我们几个人没有带雨具,想找个地方避雨,但环顾四周,只有青山绿野,无处可躲,爽性站在湖边,任凭雨淋。雨点密集的时候,山坡上的放牛人打开了黄油布大伞,雨伞斜插在草地上,放牛人坐在伞下,抽着旱烟,注视着旁边的牛群。牛群对这点小雨没有什么反映,依然悠闲地吃草,偶尔有一两声牛铃透过雨幕传来。另一边,我看见有两个放牛的姑娘挤在一把黄油伞下,灰白色的裤子和粉红色的上衣在这片绿色的世界里,显得分外惹眼。
  一阵风吹过来,云头渐渐向西北方向飘去,雨点变得稀稀疏疏,逐渐停止,云层里透出稀薄的光线来。这时我突然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想起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恍然间不知此时身在唐朝还是身在今世了。
  天时阴时晴,这样的雨,断断续续下了3次。
  15年之后再游三架山水库,发现水面宽了许多,原来的山坡草地已被湖水淹没,只剩下陡峭的石壁。水鸟依然在水面上款款地翻飞,间或有一条尺许长的鱼跳出水面,又倏然钻入水中。风很轻、很柔,一如头上的阳光……但是那些漫山遍野吃草的牛羊呢?那几把在山野里慢慢游动的硕大的黄油布伞呢?那个叼着烟袋的放牛人和那扎着小辫子的姑娘呢?那些戴着斗笠在水边静守的钓鳖人呢?他们都到何处去了呢?
  我的心里空荡荡的,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