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4日
爷爷的老月饼
  文/张全新
  爷爷离开我好多年了,可他制作的老月饼,在我记忆里,时间越长越清晰,似乎一伸手就能抓着再品尝一口。
  爷爷是农民,却不会农活,只会厨艺,做老月饼更是他的拿手绝活。原来爷爷自幼被曾祖父送到县城拜师学厨艺,出师后在县衙、学校、粮行从事厨艺业近40年,直到新中国建立。但凡与吃喝有关的烹饪菜肴、制作面点和饮品爷爷无不精通,酿酒、调醋、做酱油无所不能,精湛的厨艺被乡里称道,也带过不少徒弟。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回乡当农民,不会使唤农具的爷爷只能在村里看场护院,1958年吃大食堂时爷爷有了用武之地,天天洗菜、做饭、打饭,挥汗如雨,不知疲倦。生产队时爷爷已经老迈不再派工,赋闲在家,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必一显身手,88岁高龄时还被人请去指导人家烹制菜肴。逢年过节他在家里做些点心,中秋节就制作月饼,馈赠亲友。
  爷爷做的是老式月饼个大馅多,有的每块重一斤,有的两块重一斤或四块重一斤。月饼的包皮和馅都是自产自用,甚至甜料也不是买的白糖,而是用自家生产的玉米、红薯制作的饴糖,或自家养的蜂蜜。爷爷的月饼香甜爽口,吃起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爷爷说:“月饼就是面皮包裹着不同的馅烤制成的,很容易做,从来月饼价钱高不过白糖。”爷爷的话回响在耳边,可时下消费却一味地强调“贵”,动辄一斤月饼几百元乃至数千元,有的月饼把“贵”当作与众不同有品位,其实赚取的都是黑心钱。有人说,白糖是农产品加工而成的商品,月饼是农产品加工而成的商品,多了许多道加工工序,价格理应贵。这些说词无非因为农副产品是弱势产业,处于价格的底层,其价格高不过工业品,历来如此,这也是农民贫穷的原因之一。
  爷爷把月饼做好后,让会木工的二爷做些木盒装起来,木盒外面用红纸或其他彩纸装饰包扎,精美异常,好看极了。伯父说,他小时候亲戚多,爷爷做完月饼就打工走了,奶奶小脚走不了远路,十二三岁时伯父就走亲戚送月饼。开始还很新鲜,走几天就累得受不了。有的亲戚来回20多里,当天往返很辛苦。有一年去老乐山附近的姨姥家,当走到半路时,他又累又困,就不知不觉在路边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偏西,没法去走这趟亲戚了,饥肠辘辘的伯父就壮着胆子把月饼吃了。春节时爷爷奶奶得知中秋节没人去姨姥家走亲戚,就问伯父怎么回事。伯父不得不说实话。伯父想,这回非要挨打不可,可爷爷笑笑摸着他的圆圆的脑袋说:“男子汉不说谎,累的时候歇一天再去也不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爷爷不责怪伯父,是可怜他啊,因为富人家的孩子在上学,穷人家的孩子在干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爷爷的月饼也简单多了。面皮掺和着玉米面,馅也没有了冰糖,虽然不像清代诗人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月饼》:“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但质量大不如从前。人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在苦中不知苦,那时尚处孩提时代的我不知生活的艰难,只觉得爷爷的月饼异常好吃,是天下一等美味。现在生活好了,才知道《东坡志林》讲得有道理:“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能耐富贵而不奢侈、安闲散而不寂寞、忍痒而不乱为者,必是有道之人。
  今年中秋节到了,怀念爷爷也怀念他的老月饼,写此文权作对他老人家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