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委书记李卫明(右三),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杜娟(左一)在县产业集聚区调研。
汝南县委书记李卫明(左三),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杜娟(右一)深入企业现场办公。
新能源电动车受市场追捧。
信念食品生产的粉条产销两旺。
皮革项目坚持绿色生产。
汝南麦草工艺品走俏海内外市场。
金鹏管道系列产品用途广泛。
废旧轮胎裂解项目进展顺利。
番顺番茄产业园销量喜人。
生产工艺精益求精。
策划:王文斌 统筹:刘珊 文字:闫海峰 王朝朝 付忠于 图片:王朝朝 付忠于
汝南县辖18个乡镇(街道)、285个村(社区),面积1502平方公里,耕地150万亩,人口90万,是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汝南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千年古县”、“中国梁祝之乡”、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积极拼搏,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高质量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长10.7%。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4%;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刚刚闭幕的汝南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汝南”为主题,科学确立了加快建设工业强县、文旅名县、生态美县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三县一家园”的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擘画了汝南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团结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向砥砺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加大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近年来,汝南县持续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先后建成创业路、崇善路、保城路、崇德路、祥和路等产业集聚区道路9条,配套建设双回路供电高压线路、天然气门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消防站、省级电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占地300亩的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主要建设研发检测中心、产品孵化中心、创意设计展示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及配套学校、医院、宾馆、专家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水平,目前建成面积8.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5家,从业人员2.6万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电动车)”、“河南百亿产业集群30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新能源电动车“百亿级”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立马、绿佳等9家企业获得整车制造资质。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及配套企业发展到61家,已成为全省标准最高、资质最全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制造基地。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快速成长,以金鹏高分子管材、联合正兴板材、玉兰建材等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企业发展到15家。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优势初步显现,依托本地丰富的粮食、花生、畜禽、水产等资源优势,恒美食品、信念食品、番顺番茄产业园相继建成投产。引进德高、诚坤、宜鑫等20余家皮革生产项目,年产成品皮革2亿平方尺。
——循环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以打造无废城市为目标,规划4平方公里的循环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废旧轮胎裂解、生物质热电联产、城发生活垃圾发电、金能再生资源金属制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36亿元,就业人员3600人以上;可实现年回收利用生活垃圾25.3万吨、农林废弃物26.5万吨、废旧汽车轮胎20万吨、废旧金属20万吨,污水处理200万立方米,集中处理率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中水利用率100%,将成为全省工艺技术水平一流、协同处置效应明显、生态环境友好的综合类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坚持“项目为王”,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初以来,汝南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三个一批”为抓手,深入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招引签约一批。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紧盯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投资方向,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领域,分行业分类别精心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保障项目入库。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参加国内大型经贸活动,加强优势产业、重点项目推介,利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招商联络处,实施驻地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认真开展集中签约活动,深化招商项目包保机制,切实提升招商实效。今年初以来,组织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32次,签约项目27个,合同总投资127.4亿元。
全力推进开工一批。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确保新上项目用地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推行联审联批、模拟审批、服务代办、销号办结等制度,加快流程再造,全面压缩“四证”办理时限,全力做到“审批服务同步”“拿地即开工”。1~8月,8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7%;111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7.44亿元,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批亿元以上集中开工项目83个,总投资481.2亿元,1~8月累计完成投资196.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9.9%。
强化保障投产一批。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成立工业强县战略指挥部,建立“4+N”产业链链长制。把全县工业划分为新能源低速电车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皮革制鞋产业和N个高科技新兴产业,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由县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副链长,跨部门协调,实行招商、签约、落地、投产一体化推进,梳理“四个清单”,实行“四图”作战,践行一线工作法,加大现场办公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强化督查督办,严格落实奖惩,确保项目扎实推进。1~8月,8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8%;111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7.4亿元,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强化企业服务,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认真落实“13710”工作制度和“17110”推进机制,围绕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创新水平、防范化解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收集问题290条,已解决问题197条,兑现政策资金1230万元,帮助企业融资贷款2980万元,通过网络直播招工等多种渠道解决用工472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加快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民营经济“两个行动”,真联实帮、助企纾困,千方百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巩固发展成果,实现更大跨越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汝南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拼搏、持续攻坚,确保完成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激活变量,推动“三量”积聚、“三量”提升,实现“三链同构”,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着力壮大主导产业。推动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在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把汝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动车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深化“三大改造”,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机构。着力引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5G、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新行业领域,引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坚持“亩均论英雄”,以亩均产出提高倒逼落后产能和低效资产退出,推进产业集聚区“腾笼换鸟”,严格控制“两高”项目进入。抓好产业集聚区功能升级和体系配套,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承载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开放招商主战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招大引强,实施产业链招商。实行“4+N”产业链“链长制”,成立4个主导产业链条和N个新兴产业链条,分别由县级领导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坚持开展“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在补链中补出新功能,在延链中延出附加值,在强链中强出竞争力,壮大集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深化以商招商,开展线上招商,突出驻地招商,坚持委托招商,借力商会协会招商,持续乡友招商,推动多维联动招商。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认真落实“三个一批”和“四比四看”,加强项目管理,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调度、有序推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精心谋划更多重大项目,做好项目包装储备,为全县经济发展蓄积能量。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前景令人期待。90万天中儿女真诚欢迎有识之士来汝南投资兴业,为建设工业强县、文旅名县、生态美县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努力奋斗,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