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尹江勇师喆)11月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省再创佳绩,共荣获17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包括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按牵头情况分,我省主持项目有4项,参与项目有13项。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与往年相比,2020年度我省在继续保持较高获奖数量和主持项目中奖率的同时,获奖项目又显现一些新亮点、新突破:
技术发明成果持续增强。今年获奖项目中有3项技术发明奖,与去年持平,展现了我省原始创新实力的稳步增长。其中,由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主持完成的“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建成了完善的ITO靶材研发平台和生产线,生产的ITO靶材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京东方高世代TFT线,完全可替代进口,解决了关键技术及制造“卡脖子”的问题。另外,中原工学院、安阳龙腾热处理材料有限公司参与的两个项目也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高校“创新策源地”实力彰显。今年由我省主持完成的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主要完成单位包括了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和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参与项目中也包括了中原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等,充分展示了我省高校在科研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以及高校积极主导、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的可喜趋势。
科研院所显现创新能量。今年获奖项目中,有3家研究所和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其中。其中,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完成的“深部复合地层隧(巷)道TBM安全高效掘进控制关键技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参与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和“面向机动平台的高清晰精准光电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参与完成的“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等项目,显现了我省在前沿科技产业领域的创新能量。
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能力提升。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参与单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奖励大会上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项目,也是由该公司参与完成。此番再接再厉,表明了我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能力持续提升。
另外,此次我省主持的获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均是具有国际视野、站在科技前沿或产业高端的领军人才,反映了我省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转自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