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2日
赵尧摞摞石 一脉传千年
    摞摞石砌成的水井。

    程钢等人掀开一摞摞井井盖。

    房山摞摞石。

    山路边的摞摞石。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中国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涵盖面又广又深,古今一切应用、研究石头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
  人类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石文化,从原始人的依石穴而居、用石头工具,到传说的盘古开天地以及女娲氏炼五彩石补天、精卫鸟衔石填海,无一不反映出人类对石头的依赖、迷信和理想的寄托。
  摞摞石手艺代代传承
  位于舞钢、遂平、泌阳三地交会处的驿城区沙河店镇赵尧村,是一个与石头有着紧密联系的小山村。昨天,受该村驻村干部程钢邀请,记者来到赵尧村一探究竟。
  赵尧村属伏牛山东缘余脉,与嵖岈山、凤鸣谷同属一条山脉,与其相邻的红石崖属丹霞地貌。赵尧村的地层为距今12.8亿年的火山岩,村内有玄武岩、花岗岩、云母、石英、河沙、沙砾石等矿藏资源。
  村中家家都会取石砌井。井由天然石头自然堆砌而成,当地称为“摞摞石”“摞摞井”。这种砌井的手艺代代传承。摞摞石顾名思义就是石头上面摞石头。在程刚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家家门前、院内都有这种石头砌的井,井内的石头堆砌得自然、整齐,井水清澈。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祖祖辈辈喝惯了井水,所以现在家家户户做饭还用井水。
  程钢介绍,这类人工构建的摞摞石,在南阳浅山丘陵的远古文化遗迹均有发现。这种摞起来的巨大石头,主要作用是指示方位和获得精神力量。程刚让记者看了一张南阳市方城县房山一摞摞石的照片:两块数十吨的石头摞在一起,经过千万年风雨侵蚀、沙化剥离,上面的石头摇摇欲坠,好像一阵风就能刮倒似的。关于房山的摞摞石,程刚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摞摞石的传说
  被刘邦称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代开国谋臣张良,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为避免落得像韩信那样的悲惨下场,张良功成身退,去官归隐,将功名利禄抛开,不问红尘世事,一心修仙炼道。一日云游时,发现一座山云雾缭绕,峰险谷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正是修行的好去处,便停了下来。
  每当皓月当空,张良便于山顶盘腿而坐,吹起长箫。悠扬的箫声常引来一双白鹤翩翩起舞,但也打扰了在20公里外另一山上修行的仙人吕洞宾的清静。吕洞宾随手捡起一块数十吨重的石头扔过去,张良不慌不忙,右手持箫,左手接过巨石,随手放在身边。
  那边吕洞宾又疾风般扔过来一块稍小的石头,张良从容镇定地接过来,与第一块巨石摞在一起,就是现在的摞摞石。
  虽然房山与赵尧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美丽的传说还是让记者对眼前的摞摞石感到很亲切和。
  无独有偶,在距赵尧村一公里处的凤鸣谷也有摞摞石的传说。
  相传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与秦王李世民在龙天寨进行决战。因寡不敌众,窦建德兵败战死在母猪峡中。历经岁月沧桑,窦建德的墓仍在。李世民登基后,对凤鸣谷钟爱有加,常带部将秦琼、尉迟敬德来此游玩。后来就有了尉迟敬德为民除害的打虎坑和秦琼、尉迟敬德比武时的摞摞石。这些传说中的遗址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凤鸣谷歇息游览的见证,同时也是摞摞石文化的历史印记。
   巨石文化 远古文明的密码
  据程钢讲,赵尧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这一地带是南北动植物的交会地带,动植物资源丰富。受凤鸣谷、牧马山、嵖岈山、红石崖、大顶山地区降水的影响,赵尧村的小河四季水流潺潺。现在,赵尧村的很多摞摞石井仍在使用,而附近的凤鸣谷、李尧村也有大量摞摞井。村民家中的摞摞井由玄武石堆成,井水中矿物质含量丰富。
  临近中午,在该村老支书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山路边看一处摞摞石。只见几块碎石为基,上面摞着一个棱角被磨圆的大石块。石块的正面凿有一方形凹槽。据老支书讲,他小时候,这个摞摞石有三四人高,现在的高度只有那时高度的三分之一。
  据程钢推断,这处摞摞石应该是祭祀用的。远古先民认为,似人似兽的巨石是天地造化,神灵赋予,或给人类带来福佑,或带来灾祸。为趋吉避凶,他们就把这些怪异的石头当成崇拜的对象敬重。他们用巨石建造祭坛,认为祭祀活动是与天地鬼神沟通的最佳方法,通过祭祀活动得到神灵保佑,赐福消灾,实现愿望。
  远古先民们每干完一件大事,如扩大一方领地,或打完一次胜仗,或迁徙,或遇到罕见的天象,都视为部落的大事,并想法儿做一些纪念。那个年代,只有石头最为坚硬和永久,所以用巨石作为纪念。这种纪念方法流传数千年,至今仍被人们沿用。
  文化学者张全新认为,追寻来处,更能展望未来。中原地区对巨石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落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发现驻马店远古文明密码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对驻马店远古文明研究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