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9日
“爆”出来的幸福生活

  文/图 全媒体记者 王朝朝 通讯员 杨明华
  右脚踩锅,左手紧握把手,右手用力一扳,“嘭”的一声,蒸汽瞬间腾空而起,饱满的玉米花顺势进入口袋。看上去,色泽金黄,大小匀称;尝一粒,蓬松酥脆,香甜可口。近日,在汝南县常兴镇街道十字路口,记者目睹了柏丈屯村67岁老人施运启加工爆米花的过程(如图)。
  施运启说,25岁那年,他进城看到有人在加工爆米花,觉得是个挣钱的门路,就认真研究起来。后来他在父母的支持下买了一台爆米花机,在家乡做起了爆米花生意。
  刚开始没有经验,施运启不是把玉米爆糊了就是爆生了。熟能生巧,经过多次练习,他慢慢掌握了爆米花的加工技巧,爆出来的米花色泽金黄、蓬松酥脆,令人爱不释“口”。
  “加工爆米花要把握两点,一是要选好原材料,千万不能用发霉的玉米,这样才能保证米花大小匀称,色泽金黄;二是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火候大了容易糊,火候小了容易生,爆出来的玉米花不成形,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说起加工爆米花的经验,施运启头头是道。
  上世纪80年代,施运启用架子车带着爆米花机进村加工。每到一个村子,先设点摆摊,然后再喊:“爆米花啦。”随着“嘭”的一声响,生意开张,陆续有人闻声而来。一炮收费0.3元,干一天,施运启能收入10元。
  时光荏苒。施运启的爆米花的生意一干就是40多年。爆米花机从当初的手摇式变成现在的电机带动式;收入从当初的一炮0.3元到现在的一炮5元;摊点从当初的游动式到现在的定点;品种从当初的爆玉米到现在的爆小麦、爆大豆、爆大米等,技术越来越精湛,口碑传遍十里八乡,收入打着滚地往上翻。依靠爆米花生意,施运启上世纪80年代末盖起了4间平房和3间偏房,新款式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一家人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施运启在街道加工爆米花,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老伴在家管理5亩耕地,每年夏季种植夏枯草,秋季种植玉米,每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施运启和老伴有3个女儿均已出嫁,女儿们心疼老人,劝父母别干了,在家享清福。施运启说啥也不同意。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趁俺身子骨还硬朗,多挣些钱,免得老了给孩子们添麻烦。”
  人老心不老,勤劳显精神。施运启用一技之长和辛勤劳动,演绎着精彩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