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3日
奥密克戎再研判:
毒性是否减弱 疫苗还有效吗
  8日24时,天津市新增2例本土病例确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9日7时起,天津启动全员核酸检测。10日,河南省安阳市确认当地此前发现的2例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与天津疫情属同一传播链。
  随着奥密克戎成为部分国家主要流行毒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奥密克戎在全球迅速扩散的同时,毒性是否有所减弱?已有疫苗效果是否依旧?未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精准防控?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病毒毒性是否减弱?
  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证明
  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多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引发的肺炎症状较轻。
  日本和美国多名科学家一项联合研究显示,相比以往毒株,仓鼠和老鼠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肺部损伤小,死亡概率也在降低。
  香港科学家在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组织样本后发现,奥密克戎在这些样本中的“生长”速度比其他毒株慢。
  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官员阿卜迪·马哈茂德4日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与其他引发严重肺炎的毒株不同。“但我们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证明。”这名官员说。
  美国3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00万例,创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的新纪录。研究人员指出,即便奥密克戎毒性减弱,但传播力增强,如果病例持续激增,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仍会继续上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不同的国家目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的观点目前尚无科学依据。
    疫苗效果如何?
  最新研究认为至少可避免重症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已接种疫苗的群体中,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风险显得较低。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奥密克戎携带大量的刺突蛋白突变,可能导致其逃避疫苗免疫能力增强。不过,部分研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或者在过去6个月内感染过新冠肺炎的人,体内仍有较多T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可阻击奥密克戎并保护人体免遭重症。
  上述专家表示,研究显示,新冠灭活疫苗加强针接种后,抗体的滴度迅速上升,且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有助于较好地预防变异毒株。
  张文宏认为,部分国家之所以“硬闯”这波疫情,且病死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其底气主要来自较高的新冠疫苗接种率。疫苗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疫情未来走势怎样?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仍然有效。
  应对境外输入的德尔塔时,我国多个省份在一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有效控制了疫情。这个过程中,总结了不少防控经验,包括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作用等,可以同样用来“对付”奥密克戎。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戴口罩仍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同样适用。此外,还要勤洗手、做好室内通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等。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