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30日
政策赋能引领,高效农业加持,确山县双河镇陈店村农民余建国——
种好菜园子 过上好日子
    采收香芹。

    番茄熟了。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伟 通讯员 高军延
  1月27日,年关临近。淮河滩上,确山县双河镇云健农牧专业合作社千亩农业种植基地,目光所及之处,上百个白色塑料温棚在风雪中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忙碌的人不觉冷。在一间大棚内,十几个村民正在有说有笑地采收蔬菜。双河镇陈店村菜农余建国夫妇忙得热火朝天,一捆捆透着清香的有机芹菜被老余夫妇从温棚里运出来,码放整齐,然后冲水洗净、装货上车,丰收的喜悦挂在两人脸上。
  “这两天蔬菜市场行情见好,香芹昨天的批发价是3.5元每斤、番茄4.6元每斤,今天又涨价了……”望着三轮车上满载的蔬菜,老余夫妇忍不住露出开心的笑容。1个小时后,地处信阳市的金牛大别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就将收到老余的这批蔬菜。菜品好,老余从来不愁销售问题。
  老余今年50多岁,1991年开始种菜,至今已跟菜园子打了31年交道,是名副其实的“菜把式”。老余笑称,结婚前家里穷,正是相中自己侍弄菜园子的本事,妻子余建娣才嫁给了他。闻听此言,正在一旁帮忙的妻子笑而不语。
  近年来,双河镇依托临近淮河滩的区域优势,着力在“菜篮子”工程上下功夫,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借着政策的东风,当地农民成立了云健农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高效蔬菜种植和林下经济。目前,云健农牧专业合作社完成流转规划530亩温棚蔬菜种植基地和480亩林下经济种植基地,千亩农业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年收入突破5000万元,并培养100名当地大棚蔬菜种植能手,为周边群众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双河镇群众发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柱产业。
  老余是云健农牧专业合作社成员,更是当地有名的大棚蔬菜种植能手。几年前,老余在不足3亩的自留地上盖起7座阳光温棚,根据季节时令,分别种了香芹、番茄等蔬菜。“不要小看种菜的本事,想种出品相好的蔬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侍候了半辈子菜园子的老余,在大棚蔬菜种植方面有着一套拿手的本事。老余说,种菜时他只用发酵过的有机农家肥做肥料,浇水、施肥的时机也要掌握好,这才是保障菜品质量的关键。
  老余的蔬菜不仅销到大别山批发市场,还成了附近村民的“抢手货”。在番茄温棚内,村民正在将采摘的番茄过秤。买菜的大姐笑着说:“家里来客人了,老余种的菜好吃,就直接来采摘了。”
  靠着老余夫妻二人的辛勤劳作,7座温棚每年可带来30来万元的收入。老余有个闺女,去年大学毕业后落户在无锡市。老余一狠心,给她在无锡买了一套价值200多万元的商品房。富起来的老余,还在家乡盖起新房,开上越野车,幸福指数直线攀升。说起这些,老余的脸上带着微笑和幸福。
  “现在1亩地租金每年700元,我今年准备把邻居的3亩多地租过来,多种几棚番茄。”盘算着未来的日子,老余心里又有了新目标。把菜种得好、卖得出,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菜把式”老余有这份自信。
  采访结束,雨雪渐停,万亩淮河湿地公园笼罩在一片苍茫中,那一座座蔬菜大棚下的葱茏春意,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在记者脑海中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