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付友
在西平县,有一位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他专心做红色收藏,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倾心意识形态安全教育。2021年,在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联合主办的“平安之星”网络宣传活动中,他被评选为“平安卫士”,他就是西平县复兴收藏展览馆馆长李东海。
初心使然
1950年,李东海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家庭教育和耳濡目染,在李东海心灵深处种下了红色基因。
1968年参军至今,他50多年来坚持收藏红色文化资料,为收集革命文物历经千辛万苦。在县区,他坚持骑自行车,省下车票钱为多买件文物。每次到外地,他都是自带馒头和保温瓶,备足3天的干粮,住一天二、三十元的旅馆,一晚上3元钱的干店他也住过,席地而坐、靠着墙根迷糊一晚上等到天明。他用53年的坚持,收藏了几万件红色文物资料,供社会公众免费参观。
2002年,李东海退二线工作。就着手收集西平县百名抗战老兵和离休老干部英模人物的事迹材料,他的足迹跑遍全县18个乡镇和90多个县直单位和厂矿企业。经过19年的不懈努力,他已收集收藏全县800多名老干部的英模材料和100多名抗战老兵的手印、录音、录像、回忆录等,并在展览馆开设展览专室,留下了第一手资料。
李东海还长期坚持业余写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友报》《河南日报》《中国水利报》《老人春秋》等全国十几家媒体发表文章300多篇,创作电影文学剧本11部,其中,纪实性电影剧本《中原英雄李富保》于2012年4月被国家广电总局审定批准拍摄电影(更名为《大爱撑天》)在全国上演,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西平县船员李富保烈士在长江勇救3人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李东海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平县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西平县关心下一代办公室副主任。几十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尽到了一名老干部老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有了这种责任和念想,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红色博物展览馆。
倾心建馆
2017年4月3日,李东海位于西平县老干部局家属院的复兴收藏展览馆正式揭牌开馆。揭牌这天,西平县委主要领导把写有“西平县青少年教育中心”的牌匾挂在了大门旁,并以县委文件的形式,将其确定为西平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整个展览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红色文物资料、报刊6万多件,长年展出2000多件。场馆展品介绍了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特别突出介绍了7大事件:党的建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改革开放、抗疫斗争。其中有毛主席转战陕北乘坐的马车,刘少奇、李先念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平居住办公用品,陈赓在解放战争中指挥西平祝王寨金刚寺战役用的桌凳,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用过的大刀、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
这些东西,在有些人手里是破烂儿、是废纸,可到了李东海手里,就是珍贵的文物。文物是没有语言的生命,尤其这些红色文物,是对中小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最直接的教材。
红色传承
展览馆的大门口是一张书桌,桌子上放在一本签到册,记录着前来参观和留言的数据:历经,10余年的完善与发展,李东海的复兴收藏展览馆先后免费接待12万多人次。县域内外,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2021年,适逢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前来参观和学习党史的西平县内观众一波接一波,尤其是各级党组织和在校师生更是摩肩接踵,少则一天接待一批来访者,高峰时,李东海同志曾经一天接待过五批来访者,上午3批,下午2批。
自2019年11月开始,李东海作为西平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讲团成员,在县直系统及乡镇分组宣讲革命故事20余场次,听众上万人。
2021年6月24日,驻马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李东海作为西平县老党员代表发言,他动情地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我一定建好复兴收藏展览馆,讲好红色故事,让下一代青少年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复兴收藏展览馆里,一件件文物藏品,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多情,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参观者心灵上得到了升华与洗礼。
初心永恒
谈到红色传承感受,李东海深情地说:“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信仰,是信念。信仰是思想的强大支柱,信念是力量的根基源泉;没有坚定的信仰引领,就难以经受严酷考验;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也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群众认同党的主张,党才能把群众凝聚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用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全党全国人民高度凝聚起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教育显得极为迫切和关键。
越是思想活跃,越要旗帜鲜明。站在展览馆内的毛主席塑像前,李东海深有感触地说:“思想活跃是很好的,但是旗帜不鲜明,就会有问题。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不断巩固和壮大我们的主流思想,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