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4日
“下地上班”拓宽群众致富路

  文/图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通讯员 张红卫
  “我家就在附近,果园有活就过来干,一天60元钱。在这里打工,家里有事随时可以回去,既能挣钱,又能顾家,真好。”3月10日,在汝南县板店乡板店村一梨园内,一名正在忙着为梨树拉枝整形的妇女说。
  春光不负,农时不误。眼下正是梨树春管的关键时期,记者走进梨园,只见有人正在剪枝,有人忙着拉枝整形,还有人在给梨树施肥,一派繁忙景象(如图)。
  “我几年前回村流转土地种梨树,虽然辛苦,但每年收入不低。去年我的100多亩黄金梨卖了100万多元,比打工强多了。”梨园主人李华彬说。
  从李华彬口中记者得知,6年前,他在乡干部的帮助下种植了100多亩梨树,当时他对梨树管理一窍不通。在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下,他慢慢掌握了梨树管理技术,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果树种植能手。他这100多亩梨树的效益和产量一年胜过一年,同时还为周边不能外出的群众找到一条就业路。
“华彬种梨树不仅自己致富,还给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需要用工时打个电话我们就来了。有人问我干什么去,我就说‘下地上班’去。在这儿干活比在家唠嗑强。”一名正在忙着施肥的妇女说,来这里务工的都是附近群众,大多是出不了家门的妇女和老人。“管理梨园可不轻松,这里有忙不完的活,现在需要剪枝、整形、施肥,花开后要疏花、蘸花,结果后还要疏果、套袋……长期在梨园务工的就有10多人。”李华彬说,种植黄金梨收入高,开支也不小,仅人工一项每年就要支出30多万元。
  李华彬只是板店乡自主创业发展规模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断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力发展林果、温棚蔬菜等特色产业,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兴村富民,全乡林果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温棚蔬菜种植面积突破500亩。有规模生产,就有用工需求,特色产业的规模发展为群众搭建了就近就业平台,为不能外出的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下地上班”成了村民的口头禅。如今,在果园、温棚就近务工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就有300多人。
  “农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下一步我要扩大种植规模,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带领更多群众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李华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