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诚 冯帅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卫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体现着文明,也体现着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做好农村户厕改造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两个维护”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4月14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玉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坚持质量第一,切实把农村户厕改造这件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确保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到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农村厕所革命则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通过农村户厕改造,建设封闭性化粪池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粪污对空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央、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均对农村户厕改造提出了明确指标和要求。《河南省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意见》也对今年的改厕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全省全年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0万户,并下达我市改造10万户的任务,我市已将户厕改造纳入市委、市政府惠民工程。
自2018年12月实施农村户厕改造以来,我市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基本要求,积极指导县区科学编制方案,合理选择模式,加强督促指导和培训,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截至去年底,我市已累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76.3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9%,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提高了政府威信。我市立足实际,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严格管控工程质量,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改厕工作,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二是改善了农村环境。通过改厕,建设了封闭性化粪池,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粪污对空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改善了农村环境。三是保障了群众健康。通过改厕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阻断了粪污中的病菌传播,减少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
对于今年的农村改厕目标任务,我们将继续采取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坚持实施整村推进、加强调度督导检查、强化后期管护服务等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户厕改造工作,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经过近年的改厕实践,我们初步选择了几种适合我市实际的改厕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将指导县区结合群众意愿,根据区域位置、村情、户情等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一是针对城市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城郊村和具备管网基础条件的村使用“完整下水道水冲式”改厕模式。二是针对现有农村住房连排整齐规范的农户,采取建设密封式排污管道、共用“大三格化粪池”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根据纳入的户数,调整化粪池容积,可将农户的粪水、污水一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针对农户家庭环境适合安装“小三格化粪池”的,选择“小三格式化粪池”模式,并重点推广水泥砖砌“小三格化粪池”模式。这种改厕模式的优点是选址受农户户型限制小,化粪池长度、宽度、深度可以灵活掌握。四是针对农户现有水冲式卫生厕所,采取“卫生厕所+抽粪车+大三格化粪池”模式。这种模式把农户厕所原有的化粪池密封,粪污初步发酵,粪池满后,通过抽粪车转运至村建“大三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五是针对农户正在使用的沼气池,将农户厕所改造成水冲式卫生厕所,粪污通过管道排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随着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要严格按照“五有”标准落实。有制度,明确具体实施办法和责任人;有标准,明确维修、抽取、转运、处理的具体要求;有队伍,配备专业精、能吃苦、责任心强的管护人员;有经费,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日常管护工作开展;有督查,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管护机制的落实。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户厕改造后期管护服务站,每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管护人员,公布服务电话,具体负责厕具维修和户厕粪污抽取,做到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真正达到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