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5日
做蛋糕 包粽子 制香囊
小记者趣味劳动课真精彩
    大家一起做蛋糕。

    自己做的蛋糕真甜。

    做蛋糕真好玩。

    认真做蛋糕。

    卢晋向小记者讲解怎样包粽子。

    看我包的粽子怎么样?

    看谁做的香囊漂亮。

    做香囊现场。

  本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张丽丽 张子豪 孙畅)端午节就要到了,为让天中晚报小记者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增强小记者们的劳动观念,培养小记者的生活技能,5月21日、22日,200多名天中晚报小记者分别走进春熙里营销中心、美哈口腔医院、皇家驿站非遗馆,分别体验做蛋糕、包粽子、制香囊,开启了一趟快乐的周末趣味劳动课之旅。
  在美哈口腔医院活动现场,小记者们在该院院长卢晋的带领下,有序参观,并观看了口腔知识动画短片。随后,在美哈口腔医院精心准备的劳动课上,卢晋讲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多种包法,并手把手教小记者们包粽子。
  “首先,我们要取一片粽叶,把光滑的一面朝上,在距离叶柄三分之一处将叶子凹成漏斗状。然后,我们在折叠好的粽叶内放入调好的糯米和红枣,压实之后将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最后用绳子将粽子捆住。”小记者们一边观看,一边拿着粽叶跃跃欲试。叠粽叶、放糯米、填红枣、裹粽子、绑绳子,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难度不小,不时有人求助。
  小记者们第一次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操作,动作虽然笨拙,但是非常认真。“你们看,我终于包好一个粽子,模样还不错吧?”几分钟后,有小记者高兴地喊道。
  很快,小记者们掌握了技巧,一个个粽子出现在他们手中。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小记者们学会了如何又快又好地包粽子,每个人都包了好几个。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家长们也乐了。
  “今天我在劳动课上学会了包粽子,妈妈说今年的端午节我们自己包粽子,吃起来肯定更香甜。”一名小记者向记者展示自己包的粽子,并兴致勃勃地分享参加此次活动的心得。
  端午,又称五毒日,民间除了吃粽子、插艾叶外,还有挂香囊的习俗,用来避除秽恶之气,保健养生。在皇家驿站非遗馆活动现场,小记者们积极参与制作香囊,体验传统文化课堂和端午习俗,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动特邀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香囊制作大师、河南省女红工艺代表、中国民间工艺家协会会员王彩红向小记者们讲解香囊的制作方法以及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香囊。
  在春熙里营销中心活动现场,“小记者们注意了,这次我们一起制作蛋糕,下面是注意事项……”指导老师话音未落,小记者们就发出阵阵欢呼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学习了如何制作蛋糕包装盒及制作蛋糕的注意事项,大家认真聆听、记录,铆足了劲儿准备制作出精致的作品。
  “你挤奶油,我来涂抹,咱俩合作!”“我们把草莓分成两半,装饰在两边会更好看!”制作环节,小记者们都很认真。有的小记者发挥想象,用水果对蛋糕进行巧妙装饰,制作出精美的蛋糕。现场讨论声不断,学习、劳动氛围浓厚。
  “小记者们,父母每次都能准确地记住你们的生日,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指导老师的一番话令小记者们陷入思考。“大家把今天制作的蛋糕当作礼物送给父母好不好?”老师的提议立刻得到小记者们的响应,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将自己制作的蛋糕送到父母面前。
  “爸爸,您工作辛苦了,来尝尝我的手艺吧!”“妈妈,我的生日也是您的受难日,今天我把这个蛋糕送给您!”小记者们纷纷将自己的感恩之心通过蛋糕传递给父母。
  “这次趣味劳动课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不仅让孩子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而且通过劳动教育孩子们感恩父母。希望这类活动经常举行,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劳动课堂。”一名小记者的家长刘女士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