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6日
“稻虾共作” 致富有道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玉荣
  近日,在正阳县大林镇占地200多亩的明强“稻虾共作”基地,易明强和村民们一起打捞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如图)。
  “一亩水田小龙虾的产量平均200斤,可收入5000元;水稻亩产1300斤,产值约2000元。除去成本,经济效益远高于过去传统稻麦种植。”易明强介绍。
  易明强发展“稻虾共作”模式已经5年了。每年,小龙虾从3月开始陆续上市,5至6月进入销售旺季,收入十分可观。“采取‘稻虾共作’模式,水稻1年收获1茬,小龙虾1年收获3茬。小龙虾贵时一斤可卖到30多元,有时候每天可以捞上千斤。”易明强说。
  易明强以前在集市上榨过油、在村里犁过地。后来,他购买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时,与小龙虾和水稻结了缘。
  2013年,易明强在湖北省潜江市收割水稻时,第一次见到稻虾种养模式,觉得很稀罕,就向当地群众询问这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技术。
  稻虾种养模式就是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稻田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饵料;小龙虾可以吃虫、除草、松土、净化水质,其排泄物还可以作为稻谷的有机肥,保证稻米绿色健康。
  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易明强回家乡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合作社,开启了“稻虾共作”模式,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2021年,易明强流转土地20亩,通过学习外地经验,按照稻虾“平养模式”,不在稻田里开挖水沟,直接在稻田里放养虾苗,经济效益很可观。
  据了解,淮河在正阳县境内长几十公里,自古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随着小龙虾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正阳县利用淮河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合作社+农户”形式,打造正阳县稻虾品牌,提高稻虾价格,助农增收致富,让“稻虾共作”托起乡村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