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立
不经意间,我已一路磕绊着跨进了生命之秋。回首这个烟火味十足的人世间,我时常怀念慈祥的姥姥。她古老的家训,成为我踏上社会后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
姥姥身体力行的一句家训是:“爱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吃”。姥姥是从旧社会过来的,非常懂得居家过日子的艰难和操持家业的不易。由于我弟兄多,姥姥总是把老大穿过的衣服,改给老二穿,老二的改给老三穿,到了老小那里,衣服实在不能再改了,姥姥就把旧衣服撕成条条块块,再用高粱面熬成的糨糊把那些旧衣碎片贴在门板上,阳光下暴晒几天后,再根据全家人脚的大小,裁成一双双鞋底。曾记得,多少个油灯如豆的夜晚,姥姥一个人坐在床前,一边给我哼着歌谣,一边捏着一根粗大的钢针,在鞋底上穿针引线,并不时地把钢针插进花白的发丛磨了又磨,以增加其锋利度。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姥姥就是这样言传身教,让我们这些做晚辈的从小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姥姥还有一句家训是:“好面不用杂,好孩不用打”。杂,是我们豫南地区的方言,就是掺和的意思。这句古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好面不用怎么掺和就会和到一块,好孩子不用怎么管教就会成为一个好孩子。这句家训意在提醒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自觉培养儿女的优良品质,不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粗暴教条。平日里,姥姥从来没有厉声呵斥过我们,更没用抬手就打,张口就骂。有一次,我趁母亲不注意,悄悄从鸡窝里摸走一枚鸡蛋,到学校门口的代销店兑换连环画。这事不知怎么让妈妈知道了,那天夜晚,妈妈趁我脱衣睡觉的时候,把我按在床上,准备对我“严刑拷打”。见此情景,姥姥急忙走上前牢牢地抱着我,温和地对母亲说:“咱乡间有句老话,好面不用杂,好孩不用打。孩子是第一次犯错,要给他讲明道理,告诉他以后不再偷拿东西了,孩子还是好孩子。”姥姥又转过身,对着在床上瑟瑟发抖的我说:“孩子啊,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按说你今天拿了一个鸡蛋不是啥大事,可是你要养成习惯了,长大以后你就敢偷金砸银行,到了那个时候,谁还能救你呀!”姥姥的一番话,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触动。
日常生活中,姥姥还总结了一套套既好记又好懂的如同顺口溜的家训,让我从小就接受了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
姥姥在世时,我曾经问过她,你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咋学来那么多的规矩呀?她只是微微一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后来我想,这些看似俗语的家规,实际上是我们的先辈在人世间用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以特有的形式留在我的脑海里,以致在我长大成人
后,伴随我追逐人世间更为绮丽的梦想!
(作者单位:汝南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