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0日
“这就是俺眼中的小康”

  文/图全媒体记者侯伟峰通讯员陈远志
  “从2003年就开始种植桃子、梨子,从当初的3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亩,一年收入20多万元。”近日,在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村部旁边的自家果园里,村民余忠德正忙着为前来游玩的游客采摘酥梨(如图)。余忠德是村里荒坡整治号召村民种植果树时,第一批主动承包的村民。如今,不仅靠种植果树致富,他还带动不少村民种植果树。
  在河南村,村民余永启一家曾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余永启开始发展林果业,当初承包了20多亩果园,由于果苗小,他在地里套中了花生和红薯。不算果树,一亩地年收入2000多元。“果树还没有进入采摘旺期,再等两年,一亩地一年可以增收5000多元。”余永启说。
  脱贫后,余永启仍享受相关政策。由于是易地搬迁户,在县城易地搬迁社区,全家分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平时一家人在县城居住,果园忙的时候,余永启就回到村里打理果园。余永启说:“不等不靠,依靠辛勤劳动摘掉穷帽,靠自己的双手收获幸福,这就是我对小康的理解。”
  “以前行走在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出门黑乎乎的。现在不一样了,出门就是水泥路,装上路灯后,哪儿都是亮的。”村文化广场上,正在健身的村民张运莲说。
  “你看这广场上,一到晚上大人小孩都来玩,妇女们还成立了舞蹈队,别提多热闹了,俺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人差,俺也过上了小康生活。”旁边的邓金娥接过话茬笑着说。
  在发展林果经济的同时,河南村按照“有机、绿色、生态、循环”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整体规划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堰塘、广场、景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目前,村里已形成果树成行、鱼塘相连、道路成网、亭台点缀的空间结构形态。今年初,河南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抓住马谷田镇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的机遇,河南村先后建成文化广场11座、景观道路32公里、小游园7座。现在,所有通村路、生产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8个自然村全部安装了路灯,实现了亮化。以前的荒坡变成了果园,道路两旁栽植了景观树,实现了绿化。房前屋后整洁有序。
  “青山绿水、花果飘香,出门就是风景,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小康。”该村党支部书记余永立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