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琳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喝酒、不吸烟、不熬夜,因为随时有可能接到献血通知。”近日,记者采访了38岁的杨翠,她献血已有20年了。杨翠是稀有的RH阴性血,就是俗称的“熊猫血”。20年来,杨翠的血液挽救了很多和她一样血型的人。
提及第一次献血,杨翠历历在目。“那年我刚满18岁,看到路边有献血车,想贡献一份爱心。”杨翠告诉记者,当时献完血就回家了,没想到第三天接到了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让她去血站再核实一下血型。杨翠和父母当时都吓坏了,杨翠的母亲以为女儿身体有什么问题。
怕父母担心,杨翠骑着自行车前往市中心血站。一路上,杨翠心里忐忑不安,到了血站才知道原来她是稀有血型。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给她讲解了很多献血知识,并告诉她以后如果愿意献血就等通知。
“就这样坚持到了现在。”杨翠说,从那以后,她就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她担心当血站急需自己献血时,自己的血液质量不达标而无法救人。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既然自己幸运地拥有了稀有血型,那就用它好好来帮助别人。”杨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