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7日
管鲍分金处
  文/李贺建
  管鲍是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因辅助齐桓公开创春秋霸业而名垂青史,史称“大齐双骄”。管鲍之交被誉为知己之交而成为后世典范。说起他们的交往,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管鲍分金的故事。相传,今西平县二郎乡的分金庙村就是他们当年的分金地点。分金庙是后人为纪念他们从商分金,相互礼让的大义行为而建。
  建国前夕,分金庙村村东尚存石碑一块,上书“管鲍分金处”。民国《西平县志·古迹篇》载:“在西平县城南二十里。相传为管鲍分金处。”明《汝宁府志》、清《西平县志》均有同样记载。民国年间,分金庙所属行政区又叫“义亭保”。民国《西平县志·寺庙》载:“分金庙在义亭保上里。祀管仲,鲍叔牙”。
  相传,管仲出任齐相之前,家境贫寒,虽有老母,但无力奉养。鲍叔牙是齐国人,家境富裕。二人相结为友,贫富相交,本就不易,更难的是鲍叔牙为资助管仲度日,情愿自拿本钱与其一起经商。二人常结伴经西平去做生意,获得利润二人同分。鲍叔牙家富,常让管仲比自己多分一些,时间长了,管仲也就心安理得地多分一些,鲍叔牙从不计较,反以此为快。
  后来,鲍叔牙助齐公子小白继承了齐国国君之位,号桓公,封有汗马功劳的鲍叔牙为宰,鲍叔牙拒不就任,而保举了比他更有济世之才的管仲。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牙的意见,任命管仲为相国。管仲出任齐相之后,大胆兴利除弊,着力改革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官制等,辅助齐桓公建立了煊赫的当世霸业。
  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多有赞词。明代西平知县卫善诱有诗道:“分金管鲍知何处?此地高冈偏得名。短笛无腔吹信口,牧童牛背任纵横。”清人阎克恭在《西平八景咏》中写道:“当年管鲍此分金,十里高冈牧子寻。一片荒烟怜寂寂,千秋大义自森森。知心密友闻齐鲁,随口新腔越古今。每值登临瞻望际,犹如牛背剩遗音。”清代西平流传有诗云:“入世怀良友,长贫感素心。非时犹韫玉,何地好分金。细草全披径,斜阳半在林。悠悠牛背上,短笛是知音。”
  尽管岁月流逝,几经沧桑,管鲍分金遗迹犹存。它记载着管仲、鲍叔牙之间情真意切的友谊,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