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8日
说书人
  文/于惠泉
  记得小时候说书人多半是盲人,或是半盲,很神秘,也很受人敬重。因为眼瞎,说书人看不见周围的景色,无色相之困,所以也不太关心周围人的恩恩怨怨,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与其说他们是自娱自乐,不如说是在用生命呐喊和传唱。
  他们一辈子专注于说书这件事,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到演绎的人物身上,同悲喜共患难,怎能不感人呢?像瞎子阿炳的惊世神曲《二泉映月》一样,是他坎坷生命的一个注脚,而像他那样经历太多苦难而又鲜为人知的旷世奇才又有多少呢?我觉得小时候村里的说书人,好像就是一个个活着的阿炳。
  说书人身残志坚,干不了农活,幸学得此手艺,借此养活自己。农闲时,他在人们的帮助下走村串户,给碗饭吃或一些口粮就能在一个村子里说个三五日。
  听说村子里晚上有说书的,家家户户像过节似的高兴,赶紧做好饭,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小孩子胡乱扒几口饭,就搬着小板凳抢占位子去了,年轻人喜欢蹲在石磨盘上或靠在树桩上,老年人找件棉衣披在肩上,预防夜里着凉,坐在架子车里,孩子们推着也来了,就像看露天电影似的,每个人都期待着、欢悦着。
  吃完饭,吸了锅旱烟,说书人往村中央早就准备好的矮椅子上一坐,定了定神,接着惊堂木一拍,沙沙的嗓音便开了场白,“感谢老少爷们捧场,今儿晚上,给诸位说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段故事。”只听这时一阵高亢的板胡响起,一台隋唐演义的大戏就算拉开了帷幕。贾家楼结义、筷子令反山、程咬金三斧定瓦岗、靠山王大摆长蛇阵……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段比一段精彩。真不知道说书人肚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故事,那么多细节他说得那么清晰,好像他在旁边亲眼看见、亲身经历过似的。我们随着他出山东、上瓦岗、走太原、闯北平,跟着秦琼去卖马,又和罗成去算卦,看李元霸大闹紫金殿,裴元庆力举千斤鼎,听得众人摩拳擦掌,心潮澎湃,很过瘾。
  大约说了两个时辰,说书人停下来,喝口水、喘喘气,算是中场休息,我们才暂时回到现实中来,片刻之后,说书人又骑上他那无形的神驹,在风吹马铃叮当作响的幻觉中继续追寻那遥远而又离奇的记忆。
  昏暗的月光下,说书人拉着弦子,摇头晃脑,前仰后合,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急促,如滔滔江河,时而低鸣哀婉,如细语凝噎,突然又戛然而止,无声胜似有声。他嬉笑怒骂,爱恨情仇,伴着弦声和梆子,和着故事跌宕起伏,声情并茂。说书人说得如痴如醉,众人也听得如醉如痴,似乎忘记了一天的劳累与困乏,忘记了生活的贫穷与饥饿,随着说书人那一板一胡、一唱一叹,仿佛真的回到了梦中的故乡,遇见了久别重逢的知己。又不知过了多久,人群中有轻微的鼾声响起,而此刻已是月匿云海,风静影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