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9日
共创美好数字未来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以“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9日拉开帷幕。一枕临流水,一网通天下。美丽水乡乌镇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在网络空间休戚与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主动参与互联网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
  从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签署《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发起“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促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到举办亚太经合组织数字减贫研讨会、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中俄网络媒体论坛等,持续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促进互联网普惠包容发展,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积极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
  浙江乌镇,一座经历千年岁月的古镇,在互联网之光的照耀下迸发出绚丽的色彩。
  2014年以来,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8年在这里举办。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智库、行业协会、技术社群等各界代表应邀参会交流,共商世界互联网发展大计。
  大会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四个共同”等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8年来,世界互联网大会不断凝聚各方智慧共识,持续深化数字领域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用数字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浙江省建成全省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强化“平台+大脑”建设,开发上线了7张问题清单、公平在线、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等127个重大应用,让数字化既赋能重大改革,又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将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优势转化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浙江省推进数字化改革的一项项实践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动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电子商务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居全球第一;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精准作业逐步普及……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浪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数字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悉,本届大会将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等,向世界展现中国之变,让世人触摸未来之光。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王思北 商意盈)
   新闻链接
  “数”造新动能 数字经济澎湃浙江
  小桥流水,静谧从容;水墨江南,细腻温柔。在这收获的季节,乌镇和互联网的“约会”也步入第九个年头。8年来,数字经济的引擎动能,深深改变着这个江南小镇,进而影响着整个浙江。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收获了3600多个用户的青睐,承接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与之对应,集聚103名到访院士、54名进家院士的乌镇院士之家是软实力保障。强大的人才队伍加速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向“车间”转化,是技术和生产革新背后的“最强智库”。
  上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与桐乡崇福镇签约的清焓科技,在乌镇院士之家的帮助下成为国内首条具备年产能100万平方米的新型采暖建材示范生产线。公司董事长王昕感慨不已:“院士之家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8年来,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数从最初的12家增至如今超过1000家。2022年上半年,乌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投资额15.9亿元,同比增长27.2%,成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以乌镇为原点,互联网的涟漪不断荡漾开去,深深浸润着浙江大地。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浙江的企业在不断地变化迭代。地处浙江台州的双环传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厂,刚刚晋级“未来工厂”。在双环传动车间内,处处可闻机器轰鸣,却鲜见工人。
  “未来工厂里,一个大学生带着一群机器人工作。”双环传动项目经理林菊华说。从前,每条生产线需配备12名工人,现在仅需3至5人。同时,借助VR眼镜,可以在双环传动数字驾驶舱“虚拟工厂”看到整条运转产线,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情况,实现远程操控。
  从最初的机器换人,到之后的车间智能化改造,再到如今的进阶版未来工厂,数字化加持的制造业在浙江释放出新的生机。日前,浙江全省未来工厂总数升至41家,涵盖信息通信技术、汽车、家居、纺织等行业。
  数字化不仅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渗透到居民生活更多方面,使人们得以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在淳安县下姜村,70岁以上老人有105人,其中独居的有15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用“电力关爱码”为关照独居老人交出了“数智答卷”,应用上自动生成的红、黄、绿三色码可以及时研判并预警突发情况。
  “以往我们对独居老人的日常监护,只能一户户敲门,现在‘电力关爱码’接入‘浙政钉’平台,当出现红、黄码时,异常信息会以钉消息通知到乡镇管理员、村社网格员和电力志愿者,通过定位系统,我们三方工作人员可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异常情况。”下姜村网格员姜祖见说。
  “全国很多乡村都存在巨大的数字赋能空间。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使乡村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说。
  今天,5G已揭开面纱,连同AR、VR等新技术一起嵌入“寻常”的生产生活场景,居民生活,智能汽车、智能计算、智能传感和工业互联网“三智一网”产业蓬勃发展。
  世界互联网大会迸发的数字之力从乌镇出发,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借力数字经济,浙江打通了新时代发展的“任督二脉”。9年来,一张张承载着数字经济发展的蓝图覆盖了整个浙江,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区域样本。
  一个数字文明的智造新时代在浙江悄然开启。在这里,新旧交替;在这里,万象更新!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