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全媒体记者 王永良
11月15日,市民王女士向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反映,她和朋友在市区兴业大道与建设大道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侧的绿化带内,发现了疑似“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如图)。
“我在《天中晚报》上看过关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报道,这些和报道图很像。”王女士告诉记者。
当日上午,根据王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市兴业大道南段实地查看,发现那里零星分布三片疑似“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中间一片约有100余株,南北两片较少,但也有50株左右。
记者咨询市园林科研所所长邢家仲获悉,这些植物正是“加拿大一枝黄花”,虽然没有毒性,但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结构。
“这种花的繁殖能力极强,一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可通过风、鸟等多种途径向四周扩散,对土壤、气候环境适应性强,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和周围的植物争抢阳光和肥料,严重影响周边植物生长,对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极易造成其他苗木成片死亡。同时,还会危害棉花、玉米、大豆等旱地农作物,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直接危害本土生态系统。”邢家仲说。
随后,记者从相关专家处了解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治理建议:对于零星和小面积分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以通过人工予以拔除,但要注意,最好是连根拔除,彻底清除其地上部分和地下根茎;对连片发生、地势平坦、地力较好的发生地块,推行复耕复种,及时种植适宜绿化植物,防止再次侵占。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