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7日
听蝉

  文/朱国喜
  夏天的故乡,百禾丰茂,长势一块比一块泼辣。村庄还是那座村庄,只是少了年轻人,少了年少时的伙伴。
  母亲忙着准备午饭。阵阵蝉鸣波浪般由远处拍过来,一波接着一波。耳朵灌得满满的,心被撩拨得痒痒的。盛夏,蝉鸣是乡村最嘹亮的音符。
  踏着荒草没膝的小径,去寻汪洋恣肆的蝉鸣。其实,不走出村庄,站在庭院里,也可以听蝉,只不过没有在村外听得安静、真切、热闹。
  树林里,藤蔓缠绕,夏风热吻,主角是宏大的蝉鸣。侧耳谛听,蝉鸣丰富,宛如一曲交响乐,没有指挥,没有休止,高低音相伴,长短声混搭,有时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有时像波涛翻卷,呼啸而去。
  故乡的蝉,个头有大有小。个大的,声音浑厚响亮,个小的,声音尖细婉转。它们栖息在树上,悠悠荡荡地鸣叫,是天生的歌唱家。据说,鸣蝉都是雄蝉,为了吸引雌蝉交配,雄蝉不惜在极其短暂的生命里拼尽所有气力嘶鸣。听不懂雄蝉释放的求偶信号,不明白雄蝉的甜言蜜语,它们的情话是否一样?我很为它们的真诚大胆感动,季节一到,发育成熟,每个白天,蝉都在呼偶引伴,有的甚至夜晚也要喊上几嗓。
  故乡的蝉像故乡的人,本色而豪放,自由自在地抒发喜怒哀乐。城里也有蝉,有蝉鸣,然而太少,稀稀落落,长一声,短一声,孤零零的,缺少应和与协调,显得单薄而失落,没有乡村的蝉鸣具有爆发力和热血沸腾的气势。故乡的蝉土生土长,从生到死,短短几周,厮守一隅。在故乡,不用刻意寻觅,随便选个地方一站,蝉鸣立刻淹没了身体,覆盖了思维。不用多想,不用多看,只需静静伫立,听它们此起彼伏地演奏。有时,好像也有领唱,一只蝉亮开嗓子,不少蝉马上呼应,顷刻,整个村庄的蝉都长吟起来,织成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天网。每个网眼里,都站着一个痴情的演奏家,分不清是谁的鸣叫,无所谓跑调与否,只要是蝉鸣,就能嗅到曾经的熟悉,激起无限回忆,浑身弥漫着丝丝惬意、阵阵甜蜜,还有剪不断的乡愁。
  蝉是最好的田园诗人。一声声长吟是平平仄仄的唐诗宋词,是大自然赋予夏日乡村的绝美艺术。听到蝉鸣,就会乡情涌动,乡思起伏。陆游《思故庐》有诗“柴门入幽梦,落日乱蝉嘒”。蝉鸣传来,游子咋闻,教人如何不起故园情?
  无疑,蝉是乡村永远的符号,是乡村夏日的靓丽风景。只要有村庄,村庄有树林,地面不被混凝土覆盖,村庄的蝉鸣就不会远去,也不会消失。
  假如某年某月,村庄的蝉鸣不在了,该到何处听蝉呢?想到此,开启手机录音功能,录一段故乡的蝉鸣,一段热热闹闹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