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河上的五龙桥碑。
美丽的粉河两岸。
粉河两岸四季花开。
文/图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一条经久不息的河,经遂平县石寨铺镇王平庄向东蜿蜒流去。这条名为粉河的小河终年流淌,河南岸一望无垠的蔬菜大棚内人勤物丰,幸福的笑声飘向很远。
清澈见底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两岸的竹林青翠欲滴、五龙桥飞架南北,石板路曲曲折折不知道通向何方,两岸游园内的创意景观令人恍惚回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二八自行车、黑白熊猫电视机、老收音机,还有保留着一代代乡村人刻骨铭心记忆的石磙、石磨、石槽……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眼前是一方方石刻、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今年已80岁的村民买书才每天赶着羊群经过此处,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过去,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旱厕奇臭难耐、冬天道路崎岖,出行困难。正是眼下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令昔日的落后村变成庭美村靓的美丽乡村。
而这,只是石寨铺村今昔对比的一个缩影。
“你看,这大棚里刚采摘的大白菜、水果萝卜,明天一大早就能出现在市区的各个商超,走进市民的餐桌。”昨日,石寨铺村村委会副主任郭锋指着一趟趟运送蔬菜的小货车说。
一个美丽传说
“粉河之奇,奇在河泥。状如脂膏,芬芳自溢。色湿黑灰,干若粉底。抹墙无龟、坯不裂隙。王平庄前,概存一里。坊民嗟叹,天赐神奇……”在粉河北岸,村民请人作的《粉河赋》记载了粉河的神奇之处。
几百年前,贯穿石寨铺古寨的中心河,向东一直流入宿鸭湖,当时并没有名字。据说,有一年南蛮子在距离古寨东墙3里的地方挖了个“椅子圈”,导致天灾频发。当时河水泛滥,两岸的村民深受其害,大地一片汪洋,辛苦种下的庄稼全部被淹死,颗粒无收,原野饿殍遍地、民不聊生。
传说土地神托梦给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心生怜悯,带着七仙女下凡来到此处察看。此时正值酷暑,燥热难耐。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刚着地,迎面一阵凉风扑来,暑意顿消。王母娘娘定睛一看,只见沿河两岸青翠欲滴、莺歌燕舞、鲜花簇拥,恍若美丽天堂。王母娘娘情不自禁地轻撩纱裙,掬一捧清冽的河水,感受着这甘冽的河水,又扯一片云锦搽面后扔在河里。
“王母娘娘下凡啦!”十里八乡的村民闻讯纷纷赶到河边一探究竟,可王母娘娘与七仙女已不见,只有河面那片云锦被村民捡到后视为珍宝。人们发现这段河的河水清香扑鼻,女孩洗脸后变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人们还发现河泥也是香的,挖来涂抹墙壁,状如脂粉,做坯砖坚硬牢固。
从此这里再也没发生过水灾。人们感念王母娘娘的恩赐,便把这条河命名粉河。
粉河上有一座五龙桥。该桥建于乾隆年间,北通遂平、上蔡,南连汝南。五龙桥以木桩为基、原石为蹾、五条青石为桥面,后来经过修复加固,成为连接粉河两岸的“亲水步道”,更是王平庄居民休闲的绝佳去处。
一座“梦幻花园”
张世中投资兴建的石寨铺镇花木果蔬特色扶贫产业园内,有400亩巨幅花毯、一千万株芝樱。每年清明至五一假期,成片的芝樱花海美丽绽放,把这里装点成一处浪漫唯美的“梦幻花园”。来到这里,满地的芝樱花,粉得唯美,紫得浪漫。漫步其间,仿佛置身在粉色海洋里。市民纷纷来这里休闲打卡,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在石寨铺镇欣阳花卉种植园艺场的5座大棚内,三角梅、小叶栀子等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花卉农场负责人郭俊毅正在精心修剪花枝。凭借观赏花卉和绿色盆栽,郭俊毅成功开拓了花卉市场,走上了致富之路,谱写出“花”样人生。
该镇依托遂平县盛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彩叶苗木、芝樱花海、西瓜采摘等特色园区,通过流转土地、劳动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石寨铺饲养业名声在外,养牛养羊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首选。依托当地饲养优势,石寨铺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世中曾开办一家酒店,店里的特色牛羊肉吸引了遂平、驻马店市区的大量食客。因工作繁忙,张世中腾不出时间打理酒店,就帮助村民潘松开办了两家酒店,从而让其成为该村致富的“领头羊”。潘松家世世代代有养羊的传统,他70岁的父亲潘建设每天泡在饲养场里,打料、配料、看护一担挑。像潘松这样的饲养户在村里比比皆是。养牛大户买宝常年养牛1000余头。
如今,“石寨铺牛肉”名冠中原,销往全国各地。
“石寨铺牛肉”、玉米养生醋,经过张世中的点石成金,当地很多小加工作坊,组建成为村集体经济的大产业,也让传统美食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
革命薪火永相传
石寨铺历史悠久,清时修寨,如今下辖茨园、马楼、王平庄、杨庄、随庄、张庄几个自然村。清时形成集市,商铺繁多,赋名石寨铺。唐李愬雪夜入蔡州曾在此地整肃部队,后奇袭汝南城。
1933年冬,共产党员黄清泉(原名黄天顺,化名熏风,石寨铺大魏庄村黄庄人),在火神庙小学成立铁东地下党支部。党支部活动区域在京广铁路沿线和石寨铺周围地区,主要工作是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破坏日军铁路运输线、收集情报,配合驻马店铁路党支部、关王庙铁西党支部、潘庄区党支部进行抗日革命活动。
1938年,石寨铺铁东党支部由原来的4人发展到9人,在鄂豫边区省委领导王国华的指示下,活动范围扩大到汝南、上蔡、确山等地,为汝遂确边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掀起了反共高潮。石寨铺铁东党支部活动仍处隐蔽状态。1946年9月9日,为避开敌人监视,黄清泉等人在石寨铺西街王德成家召开党支部会至深夜。当晚黄清泉被国民党枪杀,石寨铺铁东党支部遭到严重破坏。
1941年1月28日晨,潘庄战役打响。为阻止日军进攻,石寨铺群众阻断铁路轨道,争取了时间,但日军仍从石寨铺西南角突入。潘庄之战共歼敌300多人。
20世纪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号召下,石寨铺掀起了参军高潮,共有20多名优秀青年参军,赴朝参战。
到20世纪90年代,石寨铺农民家中从过去的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移动电话,用上了自来水,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水泥路。石寨铺的唢呐班、大铜器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
为给群众创造一个宜居环境,在石寨铺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石寨铺社区开展以村级主导、居民参与的农村“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实施了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绿化、夜间亮化、农村文化“五大工程”,实施“三清三拆三提升”行动,以垃圾清理、黑臭水体治理、拆除私搭乱建、村庄绿化为重点,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厕所革命。
2008年,石寨铺村改为石寨铺社区,通过发挥区位优势,统筹各类资源,实施产业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快速升级、农民脱贫致富,石寨铺居委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观光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清真牛肉业……用崭新新时代赋予的遒劲楷书,勾勒出今天石寨铺居委会“产业壮、百姓富、生态美、乡风纯”的秀美篇章。